[微风]9月29日采访,辽宁,一位村民路过自家玉米地,听到里面有动静,他以为是小偷,大喊一声“给我滚出来”,突然窜出来一只狍子飞快跑掉,他就在后面追,不料,傻狍子竟然又折返回来,村民试图阻拦抓住它,傻狍子直接来了一个三连跳,从村民头上轻松跃过! (信源:政法频道——“傻狍子”误入玉米地,与村民迎面撞上,直接跳跃两米轻松跨过村民头顶) 辽宁丹东的王大叔(化名)去地里查看玉米长势,快到地头时,就听见玉米丛里有动静,“哗啦哗啦” 的,像是有人在掰玉米。 最近村里总丢庄稼,王大叔火气一下就上来了,握紧手里的锄头,走到玉米地边大声喊:“别躲了!给我滚出来,再偷玉米我就报警了!” 喊完没两秒,就见一只棕黄色的动物从玉米地里窜出来,浑身毛茸茸的,还有两只尖尖的耳朵,跑起来一颠一颠的,正是当地偶尔能见到的狍子。 王大叔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是狍子在地里踩玉米,不是小偷,可看着被踩倒的几棵玉米苗,他还是有点心疼,想着 “得把它赶远点,别再霍霍庄稼”,就追了上去。 谁知道这狍子 “傻” 得可爱,跑出去没几十米,竟然放慢脚步,还回头看了看王大叔。 王大叔趁机加快脚步追上,伸手想拦住它,结果狍子突然前腿一蹬,身子腾空而起,来了个漂亮的跳跃,第一次跳就跳过了王大叔的腰,紧接着又是两下连贯的跳跃,第三下直接从王大叔头顶飞了过去。 落地后还晃了晃尾巴,像是在 “炫耀”,然后一头扎进更深的玉米地,没了踪影。 王大叔站在原地,摸了摸自己的头,又看了看狍子跑走的方向,忍不住笑了:“这玩意儿咋这么傻?跑了还回来,跳得还挺高!” 后来他把这事拍了段视频发在村里群里,村民们都乐坏了,有人说 “傻狍子名不虚传,果然不怕人”,还有人说 “之前在山上见过,你越追它越回头看,跟好奇宝宝似的”。 这里必须科普个知识点:狍子之所以被叫做 “傻狍子”,不是真的傻,而是有独特的习性。 狍子是一种中小型鹿类,性格胆小但好奇心极强,遇到危险时会先逃跑,可跑着跑着就会忍不住回头看,想弄清楚 “追自己的是什么”,这就给人一种 “傻” 的感觉。 而且狍子的跳跃能力很强,成年狍子能轻松跳过 1.5 米高的障碍物,王大叔遇到的这只,三连跳从人头顶飞过,其实是它的正常逃生技能。 还有个冷知识:狍子现在是 “三有保护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不能随便捕捉或伤害。 辽宁丹东一带山林多,近年来生态保护做得好,狍子的数量也慢慢多了起来,偶尔会有狍子下山进入农田,不过它们一般不会主动伤害人,也不会大量破坏庄稼,大多是误闯进来的。 王大叔后来也说,知道是保护动物后,就没再想着赶它了:“踩倒几棵玉米苗没事,只要它别受伤就行。现在环境好了,能见到这些野生动物,也是好事。” 村里的护林员还特意上门跟大家说,要是再遇到狍子,别追也别吓它,慢慢引导它回到山林里就行,要是狍子受伤了,得及时联系林业部门。 评论区里,好多网友分享自己遇到狍子的经历。有人说 “在吉林长白山旅游时,见过狍子在路边吃草,你靠近它也不跑,就盯着你看”;还有人说 “之前在内蒙古的草原上,狍子跟着我们的车跑,跑一会儿就停下来回头看,特别可爱”。 不过也有人提醒:“虽然狍子看起来温顺,但毕竟是野生动物,别靠太近,避免被它的蹄子伤到。” 其实狍子的 “傻”,恰恰体现了它们对人类的警惕性较低,这也从侧面说明,现在各地的生态环境在变好,野生动物和人类的距离在慢慢拉近。 不过也要注意,和野生动物相处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打扰、不伤害,这样才能让它们安心生活,也能让我们经常见到这些可爱的 “大自然精灵”。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见过狍子吗?或者遇到过其他有趣的野生动物?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也让更多人知道,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微风]9月29日采访,辽宁,一位村民路过自家玉米地,听到里面有动静,他以为是小
韫晓生
2025-09-30 17:49: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