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美国人反中反共却不反毛?为什么? 这事儿得从尼克

谈古论今朝 2025-10-02 00:44:48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美国人反中反共却不反毛?为什么? 这事儿得从尼克松访华那会儿说起。1972年尼克松坐飞机来中国,一下飞机就跟毛泽东握了手,原定15分钟的会谈硬是聊了75分钟。当时美国媒体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跟疯了似的报道,连尼克松用的筷子都被记者顺走当纪念品。那会儿美国老百姓就觉得,能让美国总统亲自上门的人,肯定不简单。尼克松自己都说,跟毛泽东见面就像“改变世界的一周”,这话传回美国,老百姓对毛泽东的好奇就压不住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就去过延安,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些书。他们在书里说,毛泽东住窑洞、穿补丁衣服,跟普通老百姓一起吃小米饭,完全不像国民党说的“土匪头子”。斯诺还说,毛泽东“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既有诗人的浪漫,又有革命家的果断。这些书在美国一出版,好多人都觉得,共产党的领袖咋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呢? 后来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学者也开始研究毛泽东。像施拉姆,花了一辈子翻译毛泽东的著作,还写了《毛泽东传》。他说毛泽东的思想“既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还有迈斯纳,他说毛泽东时代中国搞工业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在美国学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普通美国人虽然不懂这些理论,但看了这些学者的研究,就觉得毛泽东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再说说文化影响。毛泽东的诗词在美国文人圈里特别火,像《沁园春·雪》,美国人觉得写得太有气势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种豪情壮志谁不佩服?好莱坞导演德尼罗还想把毛泽东的故事拍成电影,虽然最后没拍成,但也说明美国人对他的生平很感兴趣。还有,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毛泽东送了他一套《毛泽东选集》,后来小布什在耶鲁大学演讲,还拿着这套书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美国青年也应该了解毛泽东”。 不过,美国官方对毛泽东的态度就复杂多了。一方面,尼克松、基辛格这些政治家承认毛泽东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怕毛泽东思想在美国传播。2013年美国教育部网站登了句毛泽东的名言,“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结果被议员骂惨了,最后只能删掉换成林肯的话。这说明美国官方还是把毛泽东当成意识形态的对手,但老百姓可不这么想,他们更愿意从个人角度去理解毛泽东。 你看,美国人反中反共,是因为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立;但不反毛,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独特魅力。毛泽东既是革命领袖,又是诗人、哲学家,他的故事在美国的传播,让美国人觉得,这个人跟他们想象中的“共产主义恶魔”完全不一样。这种矛盾的现象,其实反映了美国社会对中国认识的两面性——既害怕中国的崛起,又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底蕴。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