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号那天,法国海军直接在靠近自家的海域动手了,派了12个特种兵坐直升机索降,90秒就控制了驾驶舱,把这艘船押进了圣纳泽尔港——那可是北约的核心军事基地,连对外通信都要审批。 被抓的船长是中国人,法国方面不仅不放人,还要求等到明年2月开庭审判,一旦定罪,船长将面临一年监禁和15万欧元的罚款,理由是船长不配合提供身份文件,且该船“有问题”。 要说这“波拉卡”号,确实有点不简单。它挂着贝宁国旗,却被法国认定为俄罗斯“影子船队”的一员,船上载着75万桶俄罗斯石油,目的地是印度。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一轮接着一轮,尤其是第18轮制裁,直接将“波拉卡”号列入了制裁名单。按照欧盟的说法,这艘船就是在规避制裁,帮助俄罗斯继续进行石油贸易。 不过,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不少。首先,“影子船队”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俄罗斯为了绕过西方制裁,专门搞出来的一个灰色运输网络。这些船大多挂着“方便旗”,也就是在一些小国注册,船龄普遍偏大,维护状况也不好,而且经常更换船东、运营商和管理者,甚至连名字和船旗都能变来变去,就像“波拉卡”号,之前还叫“普什帕”号呢。它们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逃避监管,把俄罗斯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出去。 再看看法国的这次行动。说是在靠近自家的海域,但具体是在领海还是公海,这可大有讲究。要是在公海,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法国这么做可就有点不地道了。公海自由航行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船只从事恐怖活动、海盗行为等,否则其他国家无权随意登船干预。可法国呢,就以“规避制裁”为由,直接动用特种兵把船给扣了,这难免让人觉得有点“霸道总裁”的意思。 而且,法国还把这事儿和丹麦的无人机事件扯到了一起。9月下旬,丹麦领空出现了不明无人机,法国就说“波拉卡”号当时在附近海域,可能和这事儿有关。但问题是,证据呢?总不能就凭船在附近出现过,就断定它参与了无人机活动吧?这逻辑,就跟看到有人在超市门口转悠,就说他偷了东西一样,有点牵强。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事儿也不简单。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对其经济有多重要,那是不言而喻的。而“影子船队”就是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一条重要通道,每年能为俄罗斯带来数百亿欧元的收入,其中大约40%都被用于支持在乌克兰的行动。法国这次扣船,说白了就是想掐断俄罗斯的这条财路。 可法国也不想想,这么做对自己有啥好处?欧洲现在本来就面临着能源危机,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虽然从2022年的40%降到了2025年的12%,但还没完全切断。而且,欧洲的制造业因为能源价格高企,不少都转移到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压力可不小。这时候去招惹俄罗斯,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对于印度来说,这事儿可真是飞来横祸。印度现在是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度可不低,2025年俄石油占印度原油进口总量的22%。“波拉卡”号上的75万桶原油被扣,直接导致印度炼厂短期原料短缺。印度虽然已经开始调整策略,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增加从美国、尼日利亚等地的采购,但这也意味着印度的能源进口成本会上升。而且,印度和法国还有多项军购与核能合作,这事儿处理不好,说不定会影响到两国的关系。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法国的这次行动争议可不小。船旗国管辖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悬挂贝宁国旗的“波拉卡”号,按理说应该由贝宁来管辖。可法国却以“制裁合规性优先于船旗国管辖”为由,直接把船给扣了。 这要是开了先例,以后是不是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公海上,以任何理由拦截他国船只?那国际航运的基本规则可就乱套了。中国外交部已经表态,呼吁“有关方面遵守国际法和海洋秩序”,强调“公海航行自由不容侵犯”,这其实就是对法国这种单边主义行为的一种质疑。 俄罗斯那边也不是吃素的。虽然目前还没有做出强硬回应,但谁都知道,俄罗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之前德国在波罗的海扣押俄罗斯油轮,俄罗斯就加大了对在俄周边海域行驶的西方船只的“安全检查”。这次法国做得更过分,俄罗斯很可能会采取更严厉的反制措施,比如通过网络攻击、信息战等方式施压,甚至不排除在公海上对法国油轮和商船进行“对等回应”。要是真到了那一步,公海可就不得安宁了。 这场围绕“波拉卡”号的博弈,其实就是大国之间在能源、军事、法律等多个层面的较量。法国的这次行动,看似是在维护欧盟的制裁政策,实际上却暴露了西方在应对俄罗斯能源出口问题上的无奈和焦虑。而俄罗斯通过“影子船队”等方式,不断突破西方的制裁,也显示出了其在能源出口方面的韧性。
普京的报复,已经开始了,但目标不是法国!很多人以为俄罗斯会派核潜艇去硬刚法国。错
【20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