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喊“先轰中国本土”,赌中国不会按下核按钮。 台海问题长期以来是中美关系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05 22:58:17

美国智库喊“先轰中国本土”,赌中国不会按下核按钮。 台海问题长期以来是中美关系中的敏感点,随着地区军事活动增多,美国智库开始通过战争模拟来评估潜在冲突。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与麻省理工学院安全研究项目合作,推出多项报告,其中一份名为《面对世界末日:模拟美中台湾冲突中的核威慑及其失败》,通过15次战争游戏探讨核动态。 该报告假设2028年爆发入侵台湾的武装对抗,美方需考虑扩大打击范围,包括针对大陆目标的行动。研究团队汇集国防专家和学者,使用台湾作战模拟系统,输入部队部署、补给水平等变量,每轮游戏代表3.5天时间。参与者分成美方联盟和中国小组,测试不同规则下结果。这种模拟不是随意推演,而是基于公开情报和历史案例,如冷战时期核威慑经验。报告强调,核升级压力主要源于战局失控,而非单一事件。通过多次迭代,研究者观察到,即使涉及本土打击,美方可争取时间优势,但需权衡全球后果。整个过程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推动军费调整和盟友协调。 这份报告的核心在于评估本土打击的可能性及其核风险。CSIS团队修改原有美中战争游戏,加入核武器元素,运行15次模拟。在多数场景中,美方从日本和韩国基地起飞F-35隐形战机和B-2轰炸机,针对东南沿海港口、空军设施和补给线发起空中攻击。计算显示,这种行动能中断对手后勤,但赌注是对手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 报告指出,美方可利用这一承诺,限制冲突于常规层面,避免全面升级。专家通过模型估算战损:美方可能损失数十架飞机和舰艇,但换来战略控制。模拟中,中国小组往往选择加强防御和外交回应,而非立即诉诸核手段。研究者分析,压力最大时出现在美方扩大目标到双重用途设施,如通信节点,导致潜在升级。文件整合结果,发现本土打击不必然引发核对抗,关键在于整体失败压力。报告建议,美方调整核库存,向巡航导弹倾斜,以应对反击风险。这种计算反映出智库对对手战略的解读,认为克制原则可被视为安全缓冲。 在另一份相关报告《第一场下一场战争:模拟中国入侵台湾》中,CSIS运行24次游戏,焦点放在2026年入侵场景。结果显示,美台日联盟在多数情况下击败常规入侵,但代价高昂,包括数百架飞机和数万士兵损失。报告提及打击大陆目标的风险,主要是通过空中力量,伴随核对抗可能性。研究者强调,表面舰艇脆弱,长程反舰导弹有效,台湾地面部队至关重要。基于这些洞见,智库提出加强威慑的建议,如增加基地访问权和储备。模拟显示,如果美方避免本土打击,冲突可能维持较低烈度,但一旦跨越界线,升级压力剧增。报告避免详细核场景,但指出失败可能动摇对手内部稳定。整体来看,这些模拟不是鼓励行动,而是警示高成本。智库通过公开报告影响国会和军方,推动预算向印太地区倾斜。军工企业从中受益,促成更多先进装备采购,如隐形战机升级。 CSIS的《灯灭了?模拟中国封锁台湾》报告通过26次游戏分析封锁策略,揭示其并非低风险选项。模拟中,中国实施封锁可能引发最大海战,自二战以来未见。结果显示,伤亡高企,升级激励始终存在,两次自由游戏达最大烈度,美方导弹打击大陆,中国反击关岛和日本。报告将中美升级阶梯结合,形成矩阵,涵盖从非军事封锁到全面常规战。研究者观察,封锁针对台湾能源部门造成严重影响,但北京需面对全球孤立和经济代价。美方回应包括攻击封锁区外力量,甚至大陆目标,导致潜在核动态。文件推荐四类措施:加强盟友协调、提升军备、外交施压和情报共享。模拟强调,封锁易从低烈度转向高风险,任何一方误判都可能失控。智库指出,这种策略测试对手容忍极限,将威慑转为试探。报告发布后,迅速进入政策圈,影响国防委员会讨论。 这些报告的共通点在于对核威慑的审视。CSIS-MIT团队在核模拟中发现,使用核武器的最大压力源于战局绝望,如美方本土打击导致对手补给崩溃。报告探讨如果核武器使用,后果包括大规模破坏和全球辐射影响。研究者运行场景,观察潜在脱钩路径,如外交谈判或第三方调解。文件强调,核失败不限于战场,还涉及政治稳定。智库避免乐观假设,指出美方全球地位可能因高损失受损。模拟基于现实库存:美方核武约3800枚,中国约500枚,但后者增长迅速。报告建议,美方需平衡常规和核能力,避免过度依赖本土打击。专家分析,冷战经验显示,互信缺失易致误判。整体,这些研究推动美国战略调整,向盟友倾斜资源。报告虽未直接改变政策,但强化对区域安全的关注,促成军演增加。

0 阅读:0
一脚油门到拉萨

一脚油门到拉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