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狂成这样,为什么没有国家愿意联合起来阻止以色列?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没人想打,是没人敢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以色列在中东的行动愈发强硬,从加沙地带的轰炸到对黎巴嫩和叙利亚的空袭,平民伤亡数字不断上升,世界各地都在关注这场危机,却鲜有人敢真正出手阻止。 那些平日里动辄制裁别国的大国,在面对以色列时突然变得格外谨慎,很多人困惑,为何国际社会在这一问题上显得如此无力,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不是没人想打,而是没人敢打。 要理解这种局面,必须先看清美国的角色,自以色列建国以来,美国几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给予了最直接的支持,每当联合国安理会就巴以问题进行表决,美国总能在关键时刻动用否决权,阻止任何可能触及以色列利益的决议。 过去几十年,美国共行使否决权八十余次,其中超过一半用于保护以色列,去年九月,安理会就加沙永久停火进行表决,十四个成员国赞成,唯独美国投下反对票,理由是草案未充分谴责哈马斯。 美国这种毫不掩饰的立场,让所有国家都清楚,只要触动以色列,就意味着与华盛顿正面碰撞。 美国的支持不止体现在外交上,2024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价值一百四十亿美元的特别军援,用于为以色列升级“铁穹”防空系统和补充F-35战机弹药,这笔资金只是持续援助的一部分。 早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在多线作战下弹药告急,前线补给只够支撑两天,美国立即启动空运行动,在短短一个月内向以色列运送了两万多吨军需物资,包括坦克、导弹和炮弹。 这场援助直接改变了战局,使以色列从防守转为反攻,那之后,中东的国家都明白,美国不会允许以色列失败。 以色列自身的军事力量同样让周边国家望而生畏,这个人口刚过九百万的国家,拥有中东地区最现代化的军队,现役军人超过十七万,预备役制度极为完善,紧急情况下可在两天内动员近五十万人。 军队的作战经验丰富,从建国以来几乎没有间断过实战,以色列空军装备着世界上最先进的F-35战机,导弹拦截系统分为“铁穹”、“大卫投石索”和“箭式”三层防御网,足以应对来自多个方向的威胁。 外界普遍认为它还掌握核武器技术,虽然从未公开承认,但这种模糊的威慑反而更具震慑力,情报机构摩萨德的活动遍布全球,被许多国家视为无法忽视的潜在力量,这样的综合实力,使以色列即使被包围,也从不担心自身安全。 阿拉伯世界表面上声援巴勒斯坦,内部却分歧严重,伊朗与沙特分别代表什叶派和逊尼派阵营,两国在叙利亚和也门等地的代理人冲突早已让双方互不信任。 埃及和约旦早在上世纪就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更多考虑的是边境安全与经济发展,海湾地区的富国更倾向于保持稳定,阿联酋和巴林已经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在高科技和能源领域有合作项目。 沙特虽然口头上谴责以色列,但仍在美国的调解下保持接触,卡塔尔、土耳其这些国家即使对以色列不满,也不敢承担引发更大冲突的风险,所谓的“阿拉伯团结”更多停留在政治宣言层面,没有形成任何实质性的军事协作。 在西方世界,以色列同样占据了独特地位,欧洲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口头上批评以色列过度使用武力,却始终避免采取制裁措施,原因很现实:以色列在网络安全、农业科技、无人机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欧洲在这些领域对其依赖不小。 若强行对以色列实施经济惩罚,首先受损的反而是自身,更重要的是,美国在北约中的影响力使得欧洲在战略问题上难以违背美国意愿,出于安全和能源的考虑,欧洲国家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愿因为加沙问题与华盛顿翻脸。 除了军力与政治联盟,以色列还具备隐性的威慑,摩萨德在全球范围内的情报网络被认为能迅速发现潜在威胁,其网络安全技术在国际通信、金融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许多国家在使用以色列的技术产品时,也担心因此被其掌握敏感数据,对手若公开对抗,可能不仅面临军事压力,还会遭遇信息层面的报复,现代战争不仅靠导弹和炮火,网络攻击和情报渗透同样致命。 如今的僵局是多种力量交织的结果,美国为以色列撑起保护伞,使其行动几乎不受约束;以色列凭借先进武器和全民动员的体制,保持了绝对的安全优势;阿拉伯国家在宗派和利益的裂缝中失去了凝聚力;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利益计算中选择沉默。 这四股力量构成了一张坚固的网,把任何可能的反制都困在其中,世界不是看不见加沙的苦难,而是没有人愿意付出与美国对抗的代价。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以色列狂成这样,为什么没有国家愿意联合起来阻止以色列?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没人想
如梦菲记
2025-10-07 16:45: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