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疫情最吃紧的2020年,潘石屹和张欣夫妇的名字被网友反复提及。 2020 年初疫情爆发时,武汉物资告急,全国上下都在搭把手。小餐馆老板把仓库里压箱底的口罩全捐去灾区,建筑工人连夜不休赶建方舱医院,刚复工的工厂哪怕赔钱也要优先赶制防护服,连普通市民都在自发组织捐款捐物。 可靠中国房地产赚了上百亿的潘石屹夫妇,面对国内这么大的难处,他们就跟没看见似的,什么表示都没有。 那会儿潘石屹和张欣夫妇,除了在社交平台发了句 “武汉加油”,再也没见任何真金白银的支持。要知道,当时他们旗下的 SOHO 中国光是租金收入,一年就有几十亿,拿出一部分支援灾区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可夫妻俩始终没动静,这让不少网友觉得 “手握财富却没担当”。 但大家很快就想起,这对夫妇对美国的 “慷慨”,跟当时的吝啬形成了刺眼对比。早在 2014 年,他们就通过旗下基金会给哈佛大学捐了 1500 万美元,后来又追加款项,加上给耶鲁大学的捐助,累计下来足足有 6 亿人民币。 对外说捐钱是为了资助中国贫困生出国深造,可没过多久,他们的两个儿子就先后拿到了哈佛的录取通知书,这波 “精准慈善” 当时就引来了满屏质疑。 有网友算过,国内贫困生每年因学费问题辍学的不在少数,要是把这 6 亿用来建希望学校,至少能盖几百所,资助寒门学子也能帮上成千上万人,可他们偏偏把钱砸给了美国名校,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捐助的 “私心” 有多明显。 张欣后来在采访里说,自己留学时靠助学金完成学业,现在是 “感恩回馈”,可这份回馈却绕开了国内最需要帮助的时刻。 那会儿就有网友吐槽,“感恩” 不该分国界,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国内疫情当头,多少人等着救命钱、救命物资,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不先帮自家同胞,反而盯着美国的学校,实在说不过去。 可不管外界怎么议论,夫妻俩当时依旧风光,潘石屹频繁出现在各类商业峰会,张口闭口谈 “商业趋势”,SOHO 中国的写字楼也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占着黄金地段,市值最高时突破千亿,谁也没料到几年后会急转直下。 变化是从 2021 年开始的。那年 SOHO 中国计划把核心资产卖给美国黑石集团,原本以为是笔大交易,结果因为各种问题没能成交,消息一出股价直接暴跌,之后就一路走下坡路,现在的市值比巅峰时缩水了 70% 还多。 更麻烦的是旗下写字楼的空置率越来越高,北京、上海的几个热门项目,空置率都超过了 20%,为了回笼资金,他们只能频繁抛售物业,从 2022 年到现在,已经卖掉了近 200 亿的资产,曾经的 “商业大鳄” 渐渐成了资本市场的 “弃子”。 潘石屹自己也从公众视野里淡出了。以前他动不动就发长文谈行业动态,晒出席活动的照片,跟各路名人合影,现在社交账号几个月才更新一次,内容也大多是无关痛痒的日常,再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 张欣更是低调得像换了个人,那些曾经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名利场应酬,比如时尚晚宴、商业论坛,如今几乎看不到夫妻俩的身影,偶尔被拍到,也是低调出行,跟以前前呼后拥的场面判若两人。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那笔 “精准捐款” 换来的光环也慢慢褪色了。随着国内对 “资产转移”“裸捐争议” 等话题的讨论越来越多,他们当年给美国名校捐钱的举动,被重新拎出来审视,更多人看清了这种 “慈善” 背后的真实目的。 与其说是资助贫困生,不如说是为自家孩子铺路,顺便给自己贴 “国际慈善家” 的标签。反观那些疫情时真心实意出钱出力的企业,比如捐款捐物的华为、阿里,还有坚持不涨价的连锁超市,大多赢得了口碑,生意做得越来越稳,这一对比,更显得潘石屹夫妇当年的选择失了人心。 其实公众心里都有杆秤,谁是真心做事,谁在投机取巧,时间一长全看得明明白白。潘石屹和张欣夫妇当年握着财富却在国难时缩手,转头把钱砸给国外谋私利,看似精明,实则丢了最宝贵的信任。 如今风光不再,与其说是运气不好,不如说是当年的每一个选择,都悄悄注定了今天的结局。做人做事终究要对得起良心,尤其是手握资源的人,若是眼里只有自家利益,迟早会被时代和公众抛弃。 忘本的人,最终也会被自己的根所抛弃。当他们以为可以潇洒地挥手告别时,市场和现实,却用最冰冷的方式,给他们上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一课。 信源:界面新闻. 收高额罚单、债务违约,潘石屹的SOHO中国仍要卖资产自救
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疫情最吃紧的2020年,潘
烟雨评社
2025-10-12 13:46:28
0
阅读:147
用户11xxx35
中国人,赚了钱,在国内怎么霍霍都可以,把钱转到国外就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