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这张医药牌才真叫致命,美国的救命药原料几乎全攥在我们手里! 很多人可能没有发现,在关税战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稀土和芯片上时,其实一个比稀土更厉害的东西早已经出现了,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被外媒称为中国的王牌。 中国到底在哪些医药原料上 “卡着美国的脖子”。这里说的不是完整的药品,而是药品生产的 “上游核心原料”,比如原料药和关键中间体。原料药是药品的活性成分,没有它就造不出药;关键中间体则是生产原料药的重要步骤,少了也不行。 中国在这两类产品上的全球份额高得吓人,2024 年全球原料药产量里,中国占了 55% 以上,其中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等常用原料药,中国占比超过 70%;像治疗癌症的紫杉醇、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原料药,中国的供应量更是占了美国市场的 80% 以上。 美国为啥这么依赖中国的医药原料?主要是成本和产业链的问题。生产原料药和中间体污染大、利润低,美国本土企业早就不愿意做了,纷纷把生产线转移到海外,而中国凭借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慢慢成了全球最大的医药原料供应国。 美国医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 90% 以上的抗生素原料、85% 的激素类药物原料,都依赖中国或中国相关企业供应,这种依赖程度比稀土还高。 更关键的是,这些原料大多是 “救命药” 的核心,一旦供应出问题,美国医院可能会直接断药。比如抗生素,要是没有中国供应的原料药,美国很多细菌感染患者可能会因为没药可治而病情恶化;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要是原料断供,美国糖尿病患者就得面临 “无药可用” 的困境。 之前 2023 年中国某原料药企业因为环保升级暂停生产,就导致美国市场上的某款激素类药物价格暴涨 3 倍,还出现了短暂缺货,当时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紧急启动了 “药品短缺应对计划”,才勉强缓解了危机。这事让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医药原料领域的影响力,比他们想象中还大。 美媒还发现,中国在医药原料领域的优势,比稀土更难替代。稀土方面,美国还能找澳大利亚、缅甸等国合作,慢慢建立自己的供应链。 可医药原料不一样,它需要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支撑,从基础化工原料到中间体再到原料药,每个环节都不能断,而且生产技术需要长期积累,不是随便找个国家就能替代的。 现在美国也在想办法摆脱依赖,比如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补贴,鼓励美国企业重建原料药生产线;还跟印度、欧洲国家合作,想分散供应链风险。 可效果并不理想,印度虽然也生产部分原料药,但技术和产能都不如中国,而且印度很多基础化工原料还得从中国进口;欧洲企业虽然技术先进,但生产成本太高,生产的原料药价格比中国高 30% 以上,美国药企根本不愿意买。 2024 年美国本土新建的几家原料药工厂,因为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还没投产就面临亏损,最后只能暂停项目。 中国在医药原料领域的优势,不是靠 “垄断”,而是靠产业链和技术积累。中国有 2000 多家医药原料生产企业,形成了从河北石家庄、江苏连云港到浙江台州的医药原料产业集群,能生产 1800 多种原料药,几乎覆盖了全球常用药品的原料需求。 而且中国企业还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现在已经能生产不少高附加值的原料药,比如治疗罕见病的原料药、生物制药的关键原料,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美媒之所以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这张 “医药牌” 才是真的 “致命”。稀土影响的是美国的科技和军工发展,短期内不会直接影响普通民众;可医药原料关系到美国民众的生命健康,一旦中国调整供应,美国普通民众会直接感受到 “无药可用” 的恐慌。 之前美国在贸易战中想对中国医药产品加税,最后却不了了之,就是因为担心中国会在医药原料领域反制,导致美国药品短缺。 现在中美在医药供应链领域的博弈还在继续,中国并没有主动 “卡脖子”,而是一直保持着稳定供应,毕竟药品关系到全球民众的健康。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放弃在这一领域的优势,相反,中国还在加强医药原料的质量管控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对美国来说,与其担心中国 “亮牌”,不如想办法真正解决自身供应链的脆弱问题,而不是靠施压或转移供应链来逃避现实。毕竟在全球化时代,供应链的稳定需要各国合作,而不是对抗。 美国必须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任何试图通过封锁和遏制来维护自身优势的做法,最终都将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 信源:美国医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关于药品原料依赖的报告_美国医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官网
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
烟雨评社
2025-10-13 10:49: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