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的风向标人物万斯又来发言了,这次他关于中美关系的言论,像是直接往本就紧张的局势里扔了一把干柴,瞬间让火苗窜得更高。他口中的那句“美国有更多牌可打”,听起来底气十足,但仔细品味,却满是过时的霸权腔调,仿佛还活在那个美国一呼百应、世界唯其马首是瞻的旧时代。 万斯口中的 “更多牌”,具体说起来无非还是那几样老套路。首当其冲的就是 “科技封锁”,他在发言中提到 “要进一步扩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连用于汽车制造的中端芯片也不能放过”,还吹嘘 “美国能联合日韩、荷兰,彻底切断中国获取先进芯片的渠道”。 可他没提的是,2024 年美国刚加码芯片管制时,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就实现了 14 纳米制程的稳定量产,汽车芯片自给率从 30% 提升到 55%,连特斯拉上海工厂都开始采购中国产的车规级芯片。 荷兰 ASML、韩国三星也没完全跟着美国走,ASML 偷偷向中国出口了多台 “去限制版” 光刻机,三星西安工厂更是顶着压力,继续给中国手机企业供应存储芯片,所谓 “联合封锁” 早就出现了裂缝。 另一张万斯反复强调的 “牌”,是 “盟友围堵”。他说 “美国能调动北约盟友,在亚太部署更多军事力量,还能联合东盟国家制衡中国”,可现实却打了脸。 去年美国推动的 “北约亚太化”,遭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明确反对,马克龙就公开表示 “北约不应介入印太事务”;东盟国家更不买账,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多次拒绝美国 “联合军演” 的邀请,反而和中国签下了超过 300 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 就连美国最铁的盟友日本,在对华出口稀土加工设备时,也悄悄放宽了限制,毕竟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汽车、电子消费市场,没人愿意真的跟中国彻底撕破脸。万斯口中的 “盟友牌”,早没了当年 “一呼百应” 的效果,更像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还有 “经贸施压” 这张牌,万斯说 “美国可以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还能把更多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可他忽略了中美经济早已深度绑定的现实。 2024 年中美贸易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达到 6900 亿美元,美国超市里的玩具、服装,90% 还是中国制造;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电动汽车电池,占据了美国市场 40% 以上的份额。 去年美国试图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结果国内车企集体反对,特斯拉说 “会导致本土工厂减产”,福特更是直接警告 “成本上涨会让美国消费者多花 3000 美元买车”。最后关税政策只实行了 3 个月就被迫取消,所谓 “经贸牌”,打出来先伤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民众。 万斯的言论里,最显眼的还是那种过时的霸权思维。他在论坛上提到 “中国应该遵守美国制定的规则”,还说 “美国有责任维护全球秩序”,这话听着像从几十年前的冷战发言稿里抄来的。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看美国脸色的国家。 中国的 GDP 突破 126 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18%;在 5G、新能源、高铁等领域,中国已经实现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占比突破 8%,连沙特、阿联酋这些美国传统盟友,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 万斯还活在 “美国定规则、世界来遵守” 的旧时代,却没看到,现在的全球治理,早就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更有意思的是,万斯在发言中刻意回避了美国的 “内部问题”。他没提美国高达 33 万亿美元的国债,没提国内制造业回流计划失败,也没提硅谷银行倒闭后引发的金融动荡。 这些问题让美国的 “底气” 早不如前,去年美国想联合 G7 国家推出 “对华投资限制”,结果因为内部意见分歧,政策拖了 6 个月才出台,而且漏洞百出,不少美国企业通过第三国中转,继续对华投资。万斯口中的 “更多牌”,更像是为了掩盖美国自身实力下滑的 “遮羞布”。 现在中美关系本就处于敏感阶段,万斯的言论无疑会让局势更复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时说 “中美关系不是谁给谁‘出牌’的游戏,而是需要双方平等对话、相互尊重”,这话点破了问题的核心。 万斯那种 “霸权式发言”,不仅解决不了中美之间的分歧,反而会让双方的不信任感加深。毕竟现在的世界,早已不是 “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的时代,合作共赢才是主流,过时的霸权腔调,只会让美国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孤立。 接下来万斯很可能会推动国会出台更多对华限制法案,试图把自己的言论变成实际政策。但从美国过往的经验来看,这些政策要么因为损害自身利益被迫调整,要么因为盟友不配合难以落地。 中美之间的博弈,终究还是要回到 “平等对话” 的轨道上,靠 “放狠话”“甩旧牌”,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本就紧张的局势,陷入更难收拾的僵局。 信源:哈德逊研究所官网
法媒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在我们反制美国之后,法媒声称,中美贸易战再次升温,这一次北
【285评论】【1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