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军攻打硫磺岛的经验,中国武统时,要特别警惕:台军很可能已经挖空台湾山脉,利

阿皮历史库 2025-10-13 10:01:35

根据美军攻打硫磺岛的经验,中国武统时,要特别警惕:台军很可能已经挖空台湾山脉,利用山脉掩护进行轰炸,用山中的暗堡阻止我人民解放军抢滩登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硫磺岛战役在二战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岛屿攻坚战案例,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打到这里时,付出的代价极大。     很多人知道这是因为日军在岛上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但不少人不知道,这些工事并不是随便挖几个战壕,而是事先利用地形,在火山岩山体中挖出各种隐蔽的坑道和暗堡,形成了一个立体的防御网络。     当时的美军拥有海空火力上的绝对优势,但登陆后仍然遭遇了顽强抵抗,因为炮火无法完全摧毁埋在深处的阵地,尤其是那些藏在山体里的火力点,还能在轰炸后迅速恢复射击。     这种防守方式的核心就是利用天然地形和人工加固,让攻方的火力优势受到很大限制。     这个经验对今天的军事行动研究,尤其是海岛防御作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结合台湾的地理条件来看,岛内多山,尤其是中北部和东部山区,山体坚硬,地下空间丰富,这就为防御方构筑类似硫磺岛那样的坑道和洞穴工事提供了天然条件。     根据一些权威军事和地理资料显示,台湾早在冷战时期就已在部分山区开挖隧道工事,用于储存物资和部署防御力量,其中部分工程甚至直通山腹内部,具备抵御常规轰炸的能力。     这种工程一旦用来火力防御,不仅能够掩盖阵地位置,还能在被攻击后迅速恢复反击,延缓登陆部队的推进节奏。     有人可能会认为现代精确打击技术可以摧毁这些工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隐蔽工事往往难以通过常规侦察完整锁定,而且地下防护结构很容易修复或重新启用。     当年硫磺岛的日军防御核心是在火山岛的固有岩层中挖出复杂隧道系统,长达十几公里,内部分层部署,设有指挥所、医院和弹药库,这让他们可以不依赖地面阵地持续作战。     台湾的山脉规模和坚硬程度更大,潜在的坑道工事可以更长更深。     假如这种模式被运用在海岸防御中,那么在我方登陆阶段,海岸火力压制可能出现短暂失效的情况,尤其是在抢滩阶段登船和登陆部队集中在海滩时,山腹暗堡射击对部队和装备的打击会非常突然,而且这些火力点可以躲过很多常规轰炸的打击窗口。     硫磺岛的美军登陆在初期遭遇的最大问题,就是看似已经摧毁的阵地会迅速恢复火力,导致推进需要逐洞逐堡清理,不仅消耗巨大的时间和兵力,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减员。     这在岛屿作战中非常致命,因为登陆部队需要尽快占领滩头,以便大规模装备运上岸。     如果时间被拖长,防御方就有机会组织反击或等待援军增援。     台湾若有类似坑道阵地,拖延时间将是其最直接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对于进攻方来说就是很大的挑战,我军在未来行动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点。     从地形特点说,台湾的中央山脉贯穿南北,从东海岸到西部平原之间有大量峡谷和厚岩山体,对于坑道防御来说,这是天然屏障。     根据台湾公开的交通和建设资料,岛内已有不少长距离山体隧道,用作交通运输,这说明开挖条件和技术储备完全不成问题。     军事工事在技术层面可以比交通隧道更隐蔽更坚固,还可以通过多入口、多出口的结构进行防御和撤退,这些特性对防御方在海岸线后方保持长期射击相当有利。     硫磺岛战役证明,防御方一旦依托地下空间作战,其火力点不仅更难被摧毁,还能造成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并不是一次轰炸能解决的,需要在战斗中持续投入兵力逐步清理。     现代战争虽然有导弹和精确炸弹,但地下阵地一旦坚固到一定程度,需要特攻型弹药或持续攻击才能彻底摧毁,这就意味进攻方可能在局部战场上不得不投入更多时间和火力。     时间拖得越久,战场态势越复杂,风险就越高。

0 阅读:95

评论列表

阿健创意铺子

阿健创意铺子

1
2025-10-13 11:02

占领后,不用士兵去占,慢慢用钻地弹敲。

yu

yu

1
2025-10-13 10:27

这才好办。待地面全部占领了坐等台军自行从鼠洞钻出来。因为,时间一长这地道无法待久的。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