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7年,36岁的钱学森学成回国,单身的他遭父母催婚,干妹妹蒋英也来凑热闹,将自己的两个闺蜜介绍给他。钱学森却直勾勾地看着蒋英:“要不你嫁给我吧。”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回国探亲,父母急着为他张罗婚事,作为钱家世交的女儿,蒋英热心地为这位“干哥哥”介绍自己的闺蜜,结果却发现,钱学森的目光自始至终都在她的身上。 蒋英最初对钱学森的感觉并不多,觉得他就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单调刻板,而钱学森的表白也印证了这一点,直接得让人不知所措,他直接问蒋英:“你跟我去美国好吗?” 对于钱学森的告白,蒋英有点不知所措,但看到钱学森“非她不娶”的意志,蒋英最终还是同意了,很快,两人就定居在了美国, 婚后的钱学森一头扎进工作中,常常是饭碗一放就钻进书房,完全忽视了新婚的妻子,面对这种冷落,蒋英没有选择默默忍受,而是主动和钱学森沟通,还开始组织周末家庭聚会。 她把钱学森的同事、朋友请到家里来,用音乐和欢声笑语,把沉浸在书本里的钱学森拉回了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中。 后来,钱学森变得开朗又风趣,连他的导师都惊讶于他婚后的积极变化,是蒋英身上的艺术气息给钱学森的科学世界增添了温暖。 真正把两人命运紧紧绑在一起的,是他们共同的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夫妇俩特别激动,回国为国家效力成了他们共同的目标,可美国方面却以 “钱学森的价值能顶五个师” 为由,把他们软禁了整整五年。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钱学森曾想让蒋英带着孩子先回国,但蒋英坚决选择留下,和丈夫一起面对困难,为了防止家里的保姆被收买,蒋英亲自打理所有家务,给钱学森创造了一个能安心搞研究的环境,直到 1955 年,他们才终于踏上回国的路。 回到中国后,钱学森投身于国家机密研究工作,担任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蒋英则被分配到中央实验歌剧院,重新回到她热爱的舞台。 当她再次站在聚光灯下唱歌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有一次在重庆演出,观众特别喜欢她的表演,让她先后六次回到舞台谢幕,那是她最纯粹的快乐时光。 但因为钱学森工作的特殊性,领导建议蒋英从舞台演出转到音乐学院当老师,这样能更好地照顾家庭,这个消息对蒋英来说像晴天霹雳 —— 为了舞台梦想,她曾在战火纷飞的德国坚持了十多年,所以她第一反应是 “我不去!” 冷静下来后,蒋英还是接受了这个安排,她说出了那句后来很有名的话:“新中国可以没有蒋英,却不能没有钱学森。” 这不是单纯的牺牲,而是她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了更重要的国家使命里。 在音乐学院的讲台上,蒋英开辟了新的天地,她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了吴雁泽、祝比兰等一批在国际上都有名的歌唱家,让自己的艺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而钱学森的工作因为涉及国家机密,他从来没跟妻子透露过半个字。 蒋英也从不过问丈夫的工作,默默承担起家里的一切,直到 1966 年 “两弹结合” 试验成功,她才从报纸上具体了解到丈夫工作的伟大,心里充满了自豪,这种沉默的守护和理解是他们之间最深的默契。 1991 年,钱学森获得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荣誉,在万众瞩目的领奖台上,他公开感谢妻子四十多年来的默默支持,这是对他们夫妻伙伴关系的最高认可,他们一起走过了 62 年,直到 2009 年钱学森去世。 参考资料:《蒋英传》《钱学森》
[微风]1947年,36岁的钱学森学成回国,单身的他遭父母催婚,干妹妹蒋英也来凑
千浅挽星星
2025-10-14 19:42:31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