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储量全球第1,中国却95%靠进口,若美国断供中国咋样应对? 氦气这东西看着

康安说历史 2025-10-15 10:50:59

美国储量全球第1,中国却95%靠进口,若美国断供中国咋样应对? 氦气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实打实的 “工业黄金”,磁共振机器要靠它维持超低温才能看清病灶,芯片制造时得用它隔绝空气防氧化,航天发射里的火箭燃料罐也得靠它降温,就连量子计算机这种尖端设备,离开它根本运转不起来。 可偏偏中国就是典型的 “需求大户” 遇上 “资源穷户”,全球已探明的氦气储量里美国占了近 40%,足足 171 亿立方米,而中国即便算上近几年的新发现,储量也才刚到全球的 2%,而且大多藏在天然气田里,平均含量只有 0.03% 到 0.05%,比国际富气田的 1% 差了几十倍。 需求却在疯涨,2021 年中国氦气消费量才 500 万立方米,到 2024 年直接飙到 2800 万以上,预计 2025 年就得破 3000 万,可自家产量呢? 2023 年才 350 万立方米,连零头都不够,95% 的缺口只能靠进口填。不过别以为这就会被美国拿捏,早在几年前咱们就算准了可能的断供风险,早早就铺开了应对的摊子。 最先动的是进口渠道的 “换血”,以前确实依赖美国,但现在早把重心转走了。2023 年从美国进口的比例就降到了 9.7%,2024 年更是压到 5% 以下,取而代之的是卡塔尔和俄罗斯这两个 “新靠山”。 卡塔尔的 Helium 2 项目 2013 年就投产了,年产量稳定在 2500 万立方米,2025 年给中国的供应量占比直接冲到 53%,他们的天然气田氦含量高,提取成本还低,简直是天然的供应基地。 俄罗斯那边更给力,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 2022 年就开了第一条生产线,2025 年第三条线满负荷运转后,年产 600 万立方米,给中国的份额占 43%,从 2023 年 9 月起,俄罗斯的氦气就开始源源不断往中国运,加上阿尔及利亚这个备选,等于把鸡蛋分在了好几个篮子里。 德国有个专家都看明白了,说现在美国再想拿氦气卡脖子,影响根本微不足道,毕竟咱们早把美国的份额挤得没多少了。 光靠别人当然不够,国内的 “找气” 和 “提气” 功夫也没落下。以前都说中国 “贫氦”,可地质队跑遍大半个中国后,硬是挖出了新希望。 截至 2025 年,全国新增的氦气探明储量就有 40.7 亿立方米,苏里格、涪陵这些六个气田,每个的储量都超过 2 亿立方米,更惊喜的是在陕西渭南找到了 “独立氦气藏”,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更关键的是提氦技术突破了,以前提纯氦气得用 20K 以下的深冷制冷机,这玩意儿被美国垄断还列入出口管制,现在安徽万瑞冷电自主搞出了 “低温精制及脱氖装置”,在陕西延安的项目里产出了 99.99997% 纯度的超纯氦气,也就是 6N9 级,一年能提 40 万立方米。 他们用的 “联合法” 工艺特别巧妙,先脱氢富集,再用膜分离和变压吸附除杂质,最后靠深冷技术脱氖,整套设备能 24 小时不停转,第三方鉴定说这技术已经是国际领先水平,等于把美国卡脖子的手给掰开了。 产能也在悄悄跟上,2020 年以前中国纯氦产能还不到 30 万立方米,主要就靠成都一家工厂撑着,现在不一样了,2023 年总产能已经冲到 2093 万立方米,生产企业超过 20 家,内蒙古、新疆到处都是提氦厂。 虽然开工率暂时还不高,2023 年才 19%,但架不住在建项目多,2024 到 2028 年还有 744 万立方米的产能要上线,超纯氦的产能也在涨,2023 年已经有 48 万立方米的 6N 级产能,以后自给率只会越来越高。 甚至连 “替代方案” 都提前布局了,中科院的科学家联合国际团队找到一种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理论上不用氦气也能实现超低温,这要是工业化了,等于从根上减少了对氦气的依赖。 而且氦气回收也在推进,医院的磁共振、科研实验室的设备,以前用完就放掉的氦气,现在慢慢开始回收再利用,虽然现在规模不大,但积少成多也是笔不小的量。 当然也得承认,2028 年估计还有 60% 的氦气要靠进口,但这跟以前 95% 依赖美国完全是两码事。 现在咱们手里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有不断增长的国内储量和产能,还有自主的提纯技术,甚至连替代品都在研发,美国就算真断供,无非是少了那不到 5% 的份额,根本掀不起大浪。 这就跟过日子似的,提前把柴米油盐的后路都铺好,别人再想断你粮草,自然就没辙了。毕竟氦气再金贵,也不能真让它绊住高端制造和科研的脚,咱们早就把应对的棋下在前头了。

0 阅读:67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