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外交部14日宣称,将与中国进行沟通,以降低中国针对造船商韩华海洋旗下美国相关子公司的反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韩国外交部赶着找上门沟通,根本不是怕中国给脸色,而是韩华海洋这颗 “棋子” 快被反制措施捏得喘不过气了,背后连着的更是韩国造船业的半条命。 这事得从美国那波操作说起,美东时间 10 月 14 日刚对中国海事、造船业搞起 301 调查的限制措施,中国这边当天就甩出反制清单,精准点了韩华海洋 5 家美国子公司的名,Hanwha Philly Shipyard 这些核心企业全在里面,直接禁止国内任何组织和个人跟它们做生意,这 “一分钟回击” 的速度简直不给缓冲时间。 谁让韩华海洋自己往枪口上撞呢,这家前身为大宇造船的巨头,跟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并称韩国造船 “三巨头”,全球市场份额常年占着 5%-8%,本该安安分分做买卖,却非要当美国 “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 计划的马前卒。 斥资 1 亿美元收购费城船厂不说,还承接美国海军补给舰维修业务,计划追加 50 亿美元投资,连韩国总统都亲自去费城船厂给新船站台,架势摆得比谁都足。 更要命的是,它在 301 调查听证会上不光公开支持对华制裁,还给美方递了 “最大化打击中国航运” 的建议方案,这波 “递刀” 操作相当于把自己绑在了美国战车上,中国按《反外国制裁法》出手,完全是按规矩办事。 可韩华海洋压根没算明白,自己的命门早就攥在中国手里了。它造船上用的钢材 70% 得从中国进口,稀土永磁电机的原料超七成依赖中国供应,现在反制措施一落地,供应链直接被卡断。 要知道它手里握着不少高价订单,光是给美国造的 5 艘国家安全多任务船,每艘造价就高达 3 亿美元,这些项目缺了中国的原材料,要么停工待料,要么就得找替代供应商,可一时半会哪有那么容易? 市场早就给出反应了,反制消息一出,韩华海洋股价当天就跌了超 5%,韩元兑美元汇率直接跌破 1430 关口,首尔金融市场都跟着抖了三抖。 更糟的是,韩国造船业早就不是当年的光景了,现在正被人力短缺的问题熬得头疼。巅峰时期 2014 年还有 20.3 万人吃造船这碗饭,到现在只剩 9.3 万人,少了一半还多,光是技能工人缺口就有 2 万到 3 万人,现代重工造船部门近三个季度开工率都不足 64%。 为了招人,韩国政府都放宽了外籍劳工限制,把引进比率从 20% 提到 30%,签证审批时间从 4 个月砍到 1 个月,可就算这样还是补不上窟窿。 本来订单好不容易回暖,2025 年一季度拿了 136 亿美元新单,同比涨了 41%,结果碰上供应链断供,在建项目延期风险陡增,延期交付可是要赔巨额罚款的,这对刚有点起色的韩国造船业来说,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韩国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在造船业的分量根本绕不开。2025 年 4 月中国新船订单量又重回全球第一,562 万载重吨的订单占了全球 57.8% 的份额,韩国才 38%,手持订单更是没法比,中国 3095 万载重吨,韩国只有 672 万载重吨。 虽然韩国在 LNG 船领域还占着点优势,手持订单 242 艘是中国的两倍,但造这些高附加值船舶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原材料和配套供应。 之前 2023 年韩国求中国暂缓锂电池强制认证,结果没成,这次韩华海洋的事更严重,要是反制范围扩大到现代重工、三星重工这些也跟美国合作的企业,韩国造船业就得彻底慌神。 说到底,韩国就是被自己的 “两头押注” 坑了。一边想抱美国大腿赚军工订单,一边又舍不得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便利,以为能靠着中美博弈捞点红利,比如之前美国打压中国船企时,韩国趁机抢了 3 月的订单冠军,LNG 船单船造价从 1.63 亿美元涨到 2.51 亿美元。 可这红利根本不长久,中国一出手精准打击美国的关键合作伙伴,就把韩国架在了火上。现在对华出口已经连续 11 个月下滑,4 月同比降了 26.5%,要是造船业再受重创,韩国经济更扛不住。 所以韩国外交部急着沟通一点不奇怪,这根本不是什么外交斡旋,说白了就是求中国 “网开一面”,别把韩华海洋往死里逼。 可中国的反制措施是按法律来的,既有《反外国制裁法》当依据,交通运输部还启动了供应链安全调查,留着后手呢。 韩国要是真想去沟通,得先想明白怎么平衡跟中美两边的关系,总不能既帮着美国打压中国,又指望中国给它留着便利,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要是还拎不清,下次可能就不是沟通这么简单了。
韩国被制裁一点都不冤,韩华海洋这厮竟然在今年3月份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极力建议对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