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给中国提了醒,一旦印度染指瓦罕走廊,将后患无穷 谁都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境交火,竟意外牵出印度对瓦罕走廊的“野心”,就在巴阿两国因老问题再次爆发冲突之际,印度突然高调宣称“与阿富汗共享瓦罕边界”。 这话听上去像是地理课讲错了地图,却在地缘政治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浪。巴基斯坦的警觉不是空穴来风,一旦印度真染指这条走廊,影响的将不只是南亚,还可能直逼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 巴阿边境,早就不是太平地带,10月11日,两国在杜兰德线一带再次交火,造成查曼、多尔哈姆等主要口岸关闭。 阿富汗80%的对外贸易通道受限,经济几乎被拦腰斩断,但就在这场冲突尘埃未落之时,印度的态度突然变得不寻常。 印度便公开表示:印度与阿富汗“毗邻接壤”,并称“印阿共享瓦罕走廊106公里边界”。 这番言论让人一下子警觉起来,因为按地图说,印度和阿富汗根本不接壤,瓦罕走廊的东边是中国,南边隔着巴控克什米尔。 那印度这番话,是说给谁听的?显然,这不是地理错误,而是一次政治表态,印度想借这个机会在中亚插上一脚,打的算盘远比表面复杂。 瓦罕最初是英国人为分隔沙俄与印度而拉出来的一条“缓冲地带”,如今成了各国眼中的战略高地。 对中国而言,它不仅关乎新疆的安全,也关系到“一带一路”西向的延伸,而对印度来说,若能在这里插足,就可能绕开巴基斯坦,直接连通中亚。 更重要的是,一旦印度将“共享边界”概念坐实,那它对克什米尔的主权宣示也会被进一步强化,瓦罕就像是一把钥匙,谁拿到它,谁就有机会打开南亚地缘格局的新大门。 印度对阿富汗的兴趣不是一时兴起,早在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印度就开始悄悄与其接触。 虽然表面保持距离,背后却在加紧接触塔利班政权、推动人道援助项目,现在又借巴阿冲突之机提出“边界共享”,很明显是想趁乱插旗。 印度试图在中亚站稳脚跟,它深知自己被中国和巴基斯坦夹在中间,要想突围,必须另辟蹊径,而瓦罕走廊,是当前最有可能打破僵局的突破口。 如果印度能与塔利班达成某种默契,它就可能通过瓦罕走廊打通一条通向中亚的新路线,不仅削弱巴基斯坦在地区贸易中的枢纽地位,还能对中巴经济走廊构成侧翼威胁。 巴阿边境的冲突并不新鲜,但印度的突然表态,让局势复杂了几个等级,过去印度只是遥望瓦罕,如今却开始“声索主权”,这转变不能不让人警惕。 巴基斯坦很快察觉到这其中的微妙变化,因为一旦印度在瓦罕站稳脚跟,首先受冲击的就是它自己。 瓦罕走廊距离中巴经济走廊的西段并不远,印度若在此活动频繁,将迫使巴基斯坦不得不在西部边境增加军事部署,原本就紧张的克什米尔局势将雪上加霜。 其次,中国也不能对此掉以轻心,虽然中国一直对全面打通瓦罕走廊持慎重态度,担心阿富汗局势不稳带来安全隐患,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战略价值。 如果印度在瓦罕布局成势,就等于在中国西部边境附近多了一只“不安分”的手,瓦罕是中国与阿富汗唯一的接壤点,一旦局势失控,将直接波及中国边境安全。 再看战略,这条走廊是中亚能源、交通通道的重要连接点,谁控制它,谁就拥有地面运输的主动权。 从政治上讲,印度借“共享边界”名义,实际上是在给自己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找台阶,也是在向塔利班释放某种“合作信号”。 但问题是,塔利班并不认可杜兰德线的合法性,连巴基斯坦都不轻信它,印度凭什么靠得住? 从现实来看,印度要想真的在瓦罕展开行动,少不了要与塔利班达成某种交易,这其中牵涉的风险、成本和国际压力,都不容小觑,但只要印度有这个“想法”,对中国和巴基斯坦来说就必须提早准备。 中国对瓦罕的态度一直是“谨慎接触、战略观望”,虽然阿富汗曾主动提出希望打通瓦罕通道,但中方至今没有大力推进,就是因为担心阿富汗内部的不确定性。 但这不代表可以不设防,相反,越是在这种局势模糊、各方力量暗中较劲的时候,越要保持警觉。 特别是印度现在已经开始通过话术“染指”瓦罕,未来不排除在塔利班政权内部下手,扶持亲印势力,扩大影响范围。 在这个问题上,巴基斯坦的反应值得中国重视,作为“第一线邻国”,巴基斯坦对瓦罕地带的变动最为敏感,它的担忧,恰恰是对中国最有价值的提醒。 印度这次的“共享边界”说法,不是随口一说那么简单,它没有派兵,没有修路,也不是正式谈判,却用一句话,悄然撬动了南亚、中亚之间的地缘门槛。 谁能在这片狭长山谷中站稳脚步,谁就有机会在中亚打开新的局面,印度想进来,巴基斯坦已经警觉,中国也不能视若无睹。 稳住瓦罕,守住底线,不为别的,只因这条走廊,决定的不是一国一地,而是整个西部战略版图的边界感与安全感。 中国不必急于开发此地,但必须守住这道门槛,对手在试探,我们更要警觉,因为一旦失手,后患真的不止“无穷”那么简单。
巴基斯坦给中国提了醒,一旦印度染指瓦罕走廊,将后患无穷 谁都没想到,一场
顾议史实
2025-10-16 14:40: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