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在2019年大阅兵露脸三秒多,让其退役后消费军旅情怀好几年! 最近网信办整治网络退役军人不当行为的消息刷了屏,其中网名叫“李温柔”的退役女兵案例让不少人咋舌。 2019年大阅兵时,她在方阵中留下了三秒多的露脸镜头,这本该是一生珍藏的荣誉,却成了她退役后蹭流量的“金字招牌”。 据她退伍后立马组建所谓“退役军人创业军团”,搞起了矩阵账号,几十个小号轮番上阵,内容套路如出一辙:要么是那张阅兵照片配着激昂配乐,要么对着镜头反复强调“我是2019年阅兵女兵”,再抛个“你们觉得军人该被特殊对待吗”之类的问题引流。 大数据算法也帮着推波助澜,不少刚开始给老兵点赞的网友,刷着刷着全是这类内容,直呼“看腻了”“变味了”。 直到网信办专项整治结果公布,这股风气才被狠刹。 有意思的是,“李温柔”反应极快,连夜改了网名,把所有退伍后穿军装拍的视频全删了。 可她忘了,网络是有记忆的,网友截图、录屏早就存了底,那些刻意营造的“军旅人设”痕迹,哪那么容易抹掉。 说真的,大家对军人的敬意从来都是发自内心的,但这份敬意绝不是用来变现的流量密码。 网信办这次整治抓得太准了,专项行动明确列出的10类乱象里,“李温柔”这种就占了好几条,穿着军装营造虚假人设、借退役军人身份违规引流,全中。 为啥大家对这事反应这么强烈?因为它消耗的是全社会的拥军情怀。 就像江苏那位退役老兵王爱东,退役后组建水上救援队,在9平米铁皮房守了十几年,救人救到心脏病发作,兜里常年揣着速效救心丸。 广西向家三代人,从长津湖到边境线,用腿伤、伤疤和执勤日记诠释责任。 这些真正的退役军人,从不说自己多伟大,却用行动把“军旅情怀”活成了日常。 再看看“李温柔”们,三秒阅兵镜头成了终身饭票,矩阵小号批量生产“情怀视频”,本质上就是把公众的敬意当成生意做。 更可气的是,这种内容多了,反而会让大家对真正需要关注的老兵产生审美疲劳。 其实退役军人发光发热的方式有很多种,同样是阅兵女兵的李思颖,退役后没靠身份蹭流量,反而边当阅兵教练员边备考研究生,每天睡4小时也要兼顾责任与梦想。 说到底,军旅情怀从来不是靠军装和旧照片撑起来的,而是藏在“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里,躲在默默奉献的行动中。 网信办的整治不是要否定退役军人,恰恰是要保护真正的军人荣誉不被消费。 那些试图靠三秒镜头吃一辈子的人,终究会被网友看穿;而像王爱东、李思颖这样的老兵,就算不说自己的经历,也永远值得我们真心点赞。 你身边有没有见过消费军旅情怀的乱象?又或者知道哪些退役后继续发光的老兵故事?来评论区聊聊吧。
罢免⬇️六名上将是:丁来杭上将(曾任空军司令员)李玉超上将(曾任火箭军司令员)周
【14评论】【4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