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200元话费,还是没开机,他联系移动客服,客服却说:为了防止你被诈骗,移动对你手机号“保护性关停”,想要开机必须去移动厅办理。男子在当地找了个营业厅,营业厅却说:这是新疆的手机卡,你只能去新疆办理。男子在0下几度在路边冻到崩溃,他愤怒不已,决定起诉移动公司。 这事听起来就离谱。一边是运营商嘴里高大上的“保护性关停”,说是为了防诈骗;另一边,是一个38岁的男人,在零下几度的西藏边境,身上没一分钱人民币,通讯全断,在风雪里冻得瑟瑟发抖。 李先生的遭遇,就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清了当机器规则完全盖过人的真实求救时,所谓的“保护”能变得多么危险。 当李徒步者背着满是尼泊尔尘土的行囊,终于踏上西藏樟木口岸的土地时,他习惯性掏出的手机,屏幕上只剩下一片代表无服务的空白。 他一看提示,下意识就觉得是话费见底了,没多琢磨,抬手就往账户里转了两百块。折腾半天还是白搭,这手机该咋开还咋开,跟块没反应的砖头没啥两样。 客服以一种毫无温度的语气告知他,他的账户已被 “保护性关停”,原因是其新疆地区开户的银行卡触发了反诈骗系统的监测机制。 可后台的数据模型哪看得到眼前的真实危险?雪粒子裹着寒风往人骨缝里钻,零下好几度的天,李先生身上竟只罩着件单薄的冲锋衣,衣摆被风刮得簌簌响。 他身上只有些尼泊尔币,换算过来大概800块钱,但在这里根本花不出去,连打个车找地方住都做不到。 他跟客服磨了四个小时,几乎是央求着对方,能不能哪怕只开一小会儿网络,让他找到个住的地方。 客服总算松了口,可这希望就像雪地里的一点火星,网络通了五分钟,啪,又给关了。他再打电话,换了个客服,对方态度坚决,说啥也不同意再开。 这种“我按规矩办事”的冷漠,比一开始就拒绝还让人心寒。它告诉你,我能帮你,但我偏不。幸好,路边的警察“帽子叔叔”发现了他,才让他不至于真的在雪夜里出事。 这事还没完。第二天,李先生跑到当地的移动营业厅,想把卡解封。结果人家说,你这卡是新疆办的,对不起,我们这儿没权限,你得回新疆办。 一张手机卡,硬是给他焊上了一副几千公里长的“物理枷锁”。在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的今天,这种“属地管理”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 最让他窝火的是,这机器说停就停,之前半点儿风声都没人跟他透。 商家竟将消费者最基础的知情权利,视作可以随意抛诸脑后的无关之物。情况逼得他没半分余地,最后只能咬咬牙,去办了张电信新卡来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后来他要求移动退还那200块钱话费,再赔偿点交通费,客服满口答应48小时内给答复。结果呢?一个星期过去了,杳无音信,再问就是不理不睬。 钱收了,服务不给,出了问题就装死。在记者的进一步求证中,该平台客服给出了更为明确的回应。 他们表示,唯有当用户自身的人身安全面临现实威胁时,平台才具备为其开机的权限。敢情一个游客在零下几度的雪夜里身无分文、通讯中断,还不算“人身安全受威胁”?这逻辑真是完美闭环。 到了最后,李先生心里那点期待也彻底没了,只剩下满肚子的寒心。这个用了多年的号码,他决定不要了。 针对西藏地区的完整旅行安排,已完全脱离预设轨道,无法按原计划推进。这趟旅行一收尾,他就打算直接把中国移动告上法庭。一个普通消费者,就这样从客户,被硬生生逼成了原告。 信息来源:中国移动就“回国男子手机关停”致歉 当事人:手机已复通,200元误充话费及交通费均获退还——2025-10-16 18:46·红星新闻
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他以为欠费了,就充了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17 13:56: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