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中国收紧稀土,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了。然而没想到的是,前美国高官居然无奈表示:中国还留着后招没出,美国压根无能为力! 长久以来,众人皆认为稀土是中国深藏不露的一张王牌,宛如珍藏于箱底的稀世珍宝,蕴含着巨大能量。 但现在看来,这可能只是个开胃菜。像前美国安全官员丽莎·托宾这样的人已经看明白了,中国手里还有更硬的牌,硬到让美国感觉“无能为力”。 博弈的焦点,正从那些能让工业机器转动的金属,转向了维系整个社会运转的生命线——生物技术和医药。 此二者之对抗,根本不在同一量级,差距悬殊。如此情形下,其性质已然全然改变,与初始状况大相径庭。 稀土一事,虽闹得甚嚣尘上,实则不过是一场工业阵痛。此般困境,并非无法逾越,只需投入资金、耗费些时日,便可逐步化解。 当中国今年宣布收紧对铽、霍尔姆这些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要求买家必须说明最终用途,特别是不能用于军事时,华尔街确实抖了三抖。 但这更像是一记重拳,疼,但不致命。美国可以咬着牙去扶持本国矿业,也能去找澳大利亚、越南这些国家想想办法,总归有路可走。 可医药领域完全是另一回事。这不再是工业肌肉的问题,它直接触碰到了社会的神经末梢。 托宾的警告很直接:一旦中国切断某些关键原料药(API)的供应,美国经济面临的可能不是衰退,而是“停摆”。 此言绝非空穴来风。且看数据为证:美国高达96%的氢化可的松,还有大量的布洛芬原料药,皆依赖从中国进口,足见事实确凿。 还有像肝素这种治疗血栓的救命药,美国药店早就开始缺货了,即便加税也得硬着头皮买。这些东西,断了就是断了,没法拿别的凑合。 这种攻守形势的逆转,背后是中国已经悄悄建立起了难以逾越的“生态系统壁垒”。这可不是单靠一两项技术就能做到的。 基因测序仪就是个绝佳的例子。美国巨头因美纳,曾经靠着专利大棒,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把华大这样的本土企业告到赔款、禁售。 但华大硬是憋出了大招,搞出了自己的测序仪,性能更强,一次能测5万人的基因,成本还打到了行业最低。 加上中国反手把因美纳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国产设备的市场份额直接从不到5%干到了25%,两年后可能超过40%。 此乃技术领域的绝地逆袭。于困境中寻生机,以坚韧之态、非凡之智,冲破重重阻碍,完成从劣势到优势的华丽转身,堪称一场精彩绝伦的技术反击战。 在原料药领域,中国所具备的优势堪称系统性的压倒性态势。这种优势绝非单一维度,而是在产业格局中形成全方位的卓越引领,呈现出不容小觑的强大竞争力。 美国超九成的核心原料药依赖进口,其中约六成源自中国。这一数据凸显了美国在核心原料药供应上的对外高度依存,也体现出中国在此领域的重要地位。 为什么美国自己不生产?究其背后缘由,乃是其需要一整套完备的化工配套体系,且需遵循严苛的环保标准。 美国人自己评估,想从零开始重建这么一套东西,没个八年十年根本搞不定。就连美国自家的药企百济神州,都选择把基地建在中国,图的就是这套完整又高效的产业链。 所以,这张生物医药牌的真正威力,在于它把博弈的代价,从钱的问题,直接上升到了人道和政治稳定的层面。 有评估说,真要脱钩,美国药企成本能涨一半,最后药价翻几倍,单子还得老百姓自己来买。 更要命的是,像肝素和某些减肥针的原料,已经被列入了美国官方的短缺药品清单。就连养鸡业用的生物素,美国超过60%也依赖中国,一旦断供,直接影响的就是餐桌上的鸡蛋价格。 这就是为什么丽莎·托宾会说美国“压根无能为力”。因为当筹码变成了老百姓能不能看得上病、吃得起饭时,任何反制措施都得掂量再三。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战了,而是对一个国家最基础治理能力的极限考验。 参考信源:中国还留着后招没出,美国压根无能为力”-观察者网
原以为中国收紧稀土,已经是最后的底牌了。然而没想到的是,前美国高官居然无奈表示: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17 13:57:04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