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预料到了美国的“狼子野心”了,耍点小聪明,想阻挠中国发展,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咱泱泱大国,又何怕尔等“跳梁小丑”们上窜下跳?主席是多么的高瞻远瞩,曾说:“与美国人打交道,可让步的或不能让步的,看准时机让。美国蛮横无理时不能让步,虚张声势时不能让步,不起作用时不能让步,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 那时候,中国刚立起来,底子薄得很,家里连成套的工业体系都没有,东北那点军工厂还得小心防着美国侦察机。 可毛主席说了:“原子弹是纸老虎。”不是喊口号,也不是激将法,是算过账的。 毛主席心里清楚,美国人有算盘,他们不是真想打死你,他们是想吓你。你怕,他们就赢了。 抗美援朝那年,冬天特别冷,冷得铁都能裂。 没人想打,可这仗不打不行。美军已经推到鸭绿江边了,再不动手,东北也就不安全了。 打仗靠的不光是枪,得有胆子。毛主席拿主意的时候,也不是拍脑袋,坐在会客室里,翻来覆去就一句话:“人要有骨头。”打出去,不是为了朝鲜,是为了把中国的尊严立住。 第一仗赢了以后,部队往回撤,美军搞不明白——怎么会打赢了还后退?麦克阿瑟说这是中国军队弹尽粮绝了,得追,赶紧追。谁也没告诉他,那其实是毛主席设的局。他就是等你追。他早就把地形、补给、兵力都算好了,布了一张大网。 结果三万多美军掉进来,其中还有个美军集团军的司令,车一翻,人没了。 美国媒体第二天整版黑框,说那是美军最耻辱的一天。 白宫那边,杜鲁门急了,站在记者会上说要动用一切武器。有人问他是不是包括原子弹,他摘了眼镜,说:“你懂不懂什么叫一切?”这话一传到北京,气氛马上紧了。 毛主席那天正在开会,秘书送进来一张纸,说是绝密,原子弹要动了。 他没慌,听完,反而让秘书大声念出来。念完,毛主席站起来,说:“他打他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说完坐下,没再讲一句。 他知道美国人不敢真扔,哪怕带着原子弹在周边海域转来转去,也不是真准备扔。他们怕失控,怕中国不怕,怕苏联趁机出手。毛主席敢讲这话,是把人心看透了。 抗美援朝打完,中国没拿到一寸地,却让全世界重新看待中国。 你可以不喜欢中国,但你得尊重它。 毛主席也没拿这事大肆宣传,就一句话:“打出了志气。”没开庆功会,也没颁多少奖章。 过了一阵,他说:“打仗不能老讲感情,该讲算账。” 五十年代,中国被两个大国盯着,一个是苏联,一个是美国。 两边都想把中国拉过去当棋子。苏联人嘴上说是老大哥,骨子里也想控制中国。毛主席看得明白。他说:“不能靠别人替我们独立。”不是不想和人合作,是明白谁出的钱,谁说了算。 靠苏联,技术是他们的,定价是他们的,连路线都得听他们的。靠美国?更不可能,美国连联合国的席位都不想给中国留。 所以那个时候,中国外交不急着动。 他在等。他说:“我们不赶时间,我们有时间。”这话后来被很多人当成耐心,其实不是。他等的,是对方露出破绽。他知道美国在越南打不下去,迟早得找人谈;他知道苏联在欧洲也焦头烂额,没空两边挑事。 等到七十年代,风向真的变了。 美国先派了个副官黑格来,说尼克松想来中国。 毛主席听完没有马上答复,只说了一句:“他们着急,就让他们多走几步。”外交部拟答复,他亲自改了:“不靠外力保独立。” 1972年,尼克松来了。 他下飞机那一刻,没人敲锣打鼓,也没有红地毯铺满机场。毛主席没去接,只让人转一句话:“他要来,是他自己的意思。” 美国人原本准备的“总统首次访问未建交国家”的剧本,被这一句话顶回去了。 尼克松见面之前试了几招,说要坐自己的防弹车,毛主席说:“怕死别来。”说要用空军一号,主席说:“到中国的天上,就得听中国的安排。”又说要电视直播,说中国设备不行。 主席说:“买。”真派人去美国买设备,对方一看,中国是真买,还涨价。国内汇报说钱不够了,毛主席回一句:“给,咱不讲价。”这不是阔气,是讲面子。 一个国家如果事事讨价还价,谁还看得起你?设备最后装好了,美国人用完还得交租金。 尼克松准备了很多外交辞令,想着好好铺一铺话术。 可真正见面那天,是临时通知的。他正在房间准备午睡,基辛格进来说:“现在去见毛主席。”没给提前通知。因为毛主席一贯就是这样——你来,我见,不见也不是不礼貌,是我这边的节奏。尼克松只能换衣服,急匆匆赶过去。 中南海的书房不大,也不讲排场。 墙上全是书,从地板堆到顶。毛主席坐在一张旧沙发上,身体已经有些虚,脸色苍白。 他开口第一句就说:“我不谈政治,我跟你谈哲学。”这一句话,让尼克松乱了节奏。他来是谈台湾、越南、冷战的,结果毛主席说要谈哲学。 尼克松回去写回忆录,说自己“像一个犯错的学生,站在老师面前”。他不是怕,而是没底气。他感觉这个老人不需要讨好谁。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不太多讲话,尤其是对美国。他说得最清楚的一次,是一句简短的话:“对美国,要分清哪能让,哪不能让。虚张声势时不能让,不起作用时不能让,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
俄罗斯三大战略失败,一步步把自己折腾成全世界都讨厌的样子。说起俄罗斯的头号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