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刚修缮满一年的百年凉亭,为何在两秒内轰然倒塌?是自然侵蚀,还是人为失职?

马俊哲律师 2025-10-22 17:49:05

一座刚修缮满一年的百年凉亭,为何在两秒内轰然倒塌?是自然侵蚀,还是人为失职?

事情发生在青岛中山公园,那座当地人熟得不能再熟的小西湖凉亭,2025 年 8 月 26 号下午突然轰塌,顶盖瞬间砸地,尘土飞扬,整个过程不过 7 秒,所幸工作人员提前发现裂缝疏散了游客,没造成伤亡。但您知道吗?这个凉亭可不是普通建筑——它是青岛中山公园的"活地标",夏天纳凉、秋天拍照,承载着无数本地人的童年记忆。

矛盾点全在时间线上:2024年初凉亭出现倾斜,专业机构鉴定为C级危房,8 月启动修缮,更换立柱、装饰木板和瓦片,9 月 30 号完工,10 月 1 号就开放了。修得挺精致,可为啥撑不过一年?承接修缮的是青岛博雅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可多次联系,对方始终未给出有效回应。这里的疑问太多了:修缮工序是否符合 C 级危房的加固标准?60 天工期对百年古建筑的局部修缮来说是否充足?​

更关键的是验收!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修缮工程必须实行监理,竣工后需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共同验评,还要报审批机关验收。这座凉亭的验收资料在哪儿?监理单位是否全程参与?隐蔽工程有没有联合检验记录?​

从法律上看,这事绝不是 "正在调查" 就能含糊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修缮工程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接,材料需符合质量要求。如果施工方不具备古建筑修缮资质,或未按规范施工,不仅要承担返工责任,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要是监理缺位、验收走过场,相关单位和人员更可能存在失职责任。要知道,这可是财政资金支持的公共工程,修缮全过程本应公开透明。现在亭子塌了,施工、监理、监管的责任链必须一一厘清。 ​ 这不是一堆木头瓦块,是青岛的城市记忆。把验收记录晒出来、把责任查清楚,才是对历史真正的尊重。

0 阅读:1
马俊哲律师

马俊哲律师

分享法律知识、传播正能量、《律战行动》月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