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把胃强脾弱当胃口好!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总吃不饱、饭量惊人是好事,其实这可能是胃强脾弱的信号——胃的收纳力过强,而脾的运化力却跟不上,食物只进不出、堆积体内,反而会拖垮孩子的身体。
你会发现这类孩子有很明显的矛盾表现:
饭桌上抢着吃,一顿能比大人多吃半碗,饭后却总揉着肚子喊胀;
舌头伸出来,上面裹着一层厚厚的白腻苔,甚至发苦发黏;
大便要么干硬结块,要么黏在马桶上冲不净;明明吃得多,却不见长肉,反而脸色发黄、精神头差,稍微跑跳就喊累。
其实这些不是消化好,而是脾无力运化食物,导致营养吸收不了、糟粕排不出去的典型症状。
深究原因,大多是日常喂养和饮食习惯养出来的问题:
1.家长怕孩子营养不够,顿顿追着喂、逼着吃,哪怕孩子已经说饱了,还硬塞几口,长期下来撑大了胃容量,却让脾超负荷工作;
2.孩子把零食当正餐,薯条、蛋糕、各种饮料不离手,高油高糖的食物会像包袱一样压着脾,让它逐渐失去运化的力气;
3.天热时贪凉,冰西瓜、冰饮料直接灌,低温会损伤脾的阳气,就像让本就虚弱的搬运工又淋了场冷水,彻底没力气干活。
治疗的关键,在于平衡胃强与脾弱,核心思路是健脾为主,消食为辅。适当服用一些健脾胃的中药。或者外用一些健脾消食的膏药。
另外不要刻意限制孩子的食量,而是通过饮食帮脾减负:多吃山药、莲子、小米等温和的健脾食材,少碰生冷、甜腻、油炸食物;
饭后可以顺时针揉肚子,或用山楂、炒麦芽煮水喝,帮脾分解堆积的食物。
等脾的运化能力慢慢恢复,孩子的饭量大才会真正转化成营养,而非身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