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眼了!据英媒报道:两名中国留学生精密设计,利用英国火车票“延误赔偿”系统的漏

烟雨评社 2025-10-25 10:51:45

又开眼了!据英媒报道:两名中国留学生精密设计,利用英国火车票“延误赔偿”系统的漏洞,四年间骗取15.7万英镑(近150万人民币) 近日,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两名中国留学生因利用火车退票系统漏洞进行诈骗,被当地法院判处监禁,引发海外留学生圈和国内网友广泛关注。 得先说说英国火车票的延误赔偿政策是怎么回事。英国几大铁路运营商都有 “延误 15 分钟以上可索赔” 的规定,像大西部铁路、东南铁路这些公司,只要列车实际到站时间比时刻表晚 15 分钟,乘客就能凭车票和购票信息申请赔偿。 大部分索赔能通过官网或 APP 在线提交,审核流程全靠系统自动比对时刻表和实际运行数据,很少有人工复核。这种 “信任式审核” 本来是为了方便乘客,却被这两名留学生当成了可乘之机。 他们的操作思路透着股 “精密” 劲儿。首先专门注册了多个邮箱和银行账户,然后大量购买伦敦及周边地区的通勤火车票,这些线路客流量大、晚点率高,光是伦敦到布莱顿的这条线路,高峰时段晚点率就超过 30%。 买到票后他们根本不用坐车,而是每天盯着铁路公司的实时运行系统,一旦发现某趟车晚点超过 15 分钟,就立刻用对应的车票信息提交索赔申请。 为了不被察觉,他们还特意控制单次索赔金额,每次只申请几十到几百英镑,四年里累计提交了上千次索赔,平均下来每次成功拿到的赔偿在 150 英镑左右。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应对 “系统抽查” 的办法。英国铁路公司偶尔会随机要求索赔人提供乘车凭证,比如刷卡记录或座位号,这时候他们就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 “备用方案”。 提前找经常乘坐这些线路的同学借来真实的乘车记录截图,或者干脆用技术手段修改自己的账户登录时间,伪装成确实乘车的样子。 因为每次提供的 “凭证” 都能和车次信息对应上,系统审核一直没发现问题,直到 2024 年底铁路公司进行年度数据复盘,才注意到这几个账户的索赔频率远超普通乘客,而且涉及的车次遍布多个运营商,这才报警展开调查。 英国铁路系统的赔偿漏洞其实早有端倪。2023 年就有数据显示,全英每年因列车延误支付的赔偿超过 2 亿英镑,其中至少有 5% 属于 “可疑索赔”,但因为人工复核成本太高,大部分运营商只能靠系统自动筛查。 之前也出现过个别乘客重复索赔的情况,但像这样长期、大规模精准诈骗的案例还是头一次。有铁路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现在的自动审核系统只能比对车次晚点时间和车票信息,没法核实乘客是否真的在车上,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这两名留学生能骗这么久,也和英国铁路运营商之间的信息不互通有关。英国有 16 家主要铁路运营商,各自的索赔系统独立运行,虽然都接入了全国铁路运行数据库,但乘客的索赔记录不会在运营商之间共享。 这意味着骗子只要换不同运营商的线路索赔,就很难被跨平台识别异常。比如他们上午用东南铁路的车票索赔,下午再用大西部铁路的车票申请,两个公司的系统都只会看到单次正常索赔,不会察觉背后是同一伙人在操作。 案件曝光后,英国铁路网公司很快升级了审核系统,新增了 “索赔频率异常预警” 和 “跨运营商数据比对” 功能,单次账户每月索赔超过 5 次就会触发人工审核,还要求乘客提供实时定位或刷票记录作为辅助凭证。 伦敦中央刑事法院在审理时也披露,两名留学生已经退回了部分赃款,但因涉嫌欺诈罪仍在等待最终判决。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还让英国网友想起了之前的 “地平线系统丑闻”,当时英国邮局公司的财务系统漏洞导致数千人蒙冤,如今铁路赔偿系统的漏洞又被骗子利用,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 “英国的系统审核真是太不靠谱了”。 不过也有声音说,比起系统漏洞,更该警惕的是这种钻规则空子的行为,毕竟再完善的制度,也挡不住处心积虑的算计。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英国铁路公司也在陆续修补系统漏洞,只是那 15.7 万英镑的损失,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完全追回。这起案子也给不少国家提了醒,看似便捷的在线服务,要是少了必要的风险防控,很可能变成骗子的 “提款机”。 留学,本该是一段成长的旅程。它让年轻人接触世界、理解不同文化、学习知识与独立。但在更深层次上,它也是对人格的考验,在无人监督的地方,依然能做正确的事。

0 阅读:5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