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明,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馆,中国将坚决维护自身权益,让英国承担相应后果。 这事还得从2018年说起,当时中国花了2.55亿英镑,买下了伦敦塔桥旁的皇家铸币厂旧址,打算在这里建一座新的大使馆,把中国在伦敦分散的外交机构整合起来,打造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外交枢纽。 英国企业排着队往中国跑,可中国在伦敦建新使馆的审批却被卡了整整七年!最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接放话:要是英国政府再不给个说法,后果可得他们自己担着。 先说说这块地有多特殊。皇家铸币厂旧址在伦敦市中心,离伦敦塔桥只有几百米,旁边就是泰晤士河,地理位置相当核心。这块地从 1279 年就开始用作铸币厂,直到 2016 年才停止运作,算是伦敦有名的历史建筑之一。 中国当时买下这块地的时候,还特意承诺会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只在内部进行符合外交功能的改造,既不破坏当地景观,又能满足大使馆的办公需求。 而且按照最初的规划,新大使馆建成后,能把现在中国驻英大使馆、驻英签证中心、文化处等多个分散的机构整合到一起,不仅方便工作人员办公,也能让在英华人华侨和需要办理业务的英国人少跑路,本来是件双赢的事。 可从 2019 年中国提交建设申请开始,英国政府就一直拖着不批。一开始说是要走 “历史建筑保护评估” 流程,后来又冒出 “国家安全审查” 的说法,理由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是不给出明确答复。 有知情人士透露,其实英国国内不少部门都觉得这事儿没什么问题,毕竟外国在英建大使馆是很正常的事,美国、法国这些国家在伦敦都有专门的大使馆建筑群,也没见英国这么磨蹭。 真正的阻力其实来自英国一些政客的 “对华焦虑”,他们总觉得中国建这么大的外交枢纽 “可能有安全风险”,甚至还有人在议会里散布 “中国会利用大使馆搞情报活动” 的谣言,这些毫无根据的猜测,成了审批拖延的主要原因。 这些年中国也没少和英国沟通。2021 年的时候,中国驻英大使还专门和英国社区大臣会面,详细解释了新大使馆的建设规划,承诺会严格遵守英国的建筑法规和历史保护要求,甚至还邀请英国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监督施工过程,可即便这样,英国政府还是没松口。 更让人不解的是,英国自己在华建外交设施的时候,中国一直都是积极配合,2019 年英国在上海新建的总领事馆签证中心,从申请到获批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对比之下,中国在英建大使馆的审批拖延就显得格外不合理。 现在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要 “维护自身权益”,也是有实际依据的。按照国际法和中英之间的外交协议,双方都有义务为对方在本国建设外交设施提供便利,英国这种长期拖延审批的行为,其实已经违反了相关约定。 而且中国当初买下这块地花了 2.55 亿英镑,这些年因为审批没通过,土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光是每年的维护费用和资金占用成本就不是小数目,英国要是一直不批准,中国肯定会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追究损失。 英国国内其实也有不少反对拖延的声音。伦敦当地的商会就多次表示,中国新大使馆建成后,能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而且方便中英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对伦敦的国际化发展有好处。 还有不少英国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觉得政府不该把外交事务政治化,“建个大使馆而已,没必要搞这么复杂”。 现在大家都在看英国政府接下来的动作。要是继续拖着不批,不仅会影响中英关系,还可能让英国自己陷入被动 —— 毕竟中国在全球有不少外交伙伴,要是英国开了 “故意拖延外国建使馆” 的头,其他国家说不定也会对英国在当地的外交设施建设设卡,这对英国的外交形象可没好处。 而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也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会含糊,英国要是不想承担后果,最好还是尽快拿出务实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要是12月10号英方能给个清晰、能执行的决定,伦敦和北京之间就能少点猜忌、多点确定性;可要是还拖着耗着,最后付出的代价,就不只是一张批文了——而是中英长期合作的“信用成本”。 信源: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