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2025年10月25日,中美第五轮谈判在吉隆坡开谈,美国财长和贸易代表都来了,嘴上说想缓和关系,可当天又启动了新一轮调查,一边谈一边压,这种套路大家早都看惯了。 得先点破这套路的本质,根本不是真心想解决问题,而是抱着“从实力地位出发”的傲慢,想靠施压逼中方让步。美国总觉得手里握着筹码,一边把“缓和关系”挂在嘴边当幌子,一边用调查、制裁这些硬手段敲桌子,以为这样能让中国在原则问题上妥协,可这招早就不管用了。 这次吉隆坡谈判,双方明明围绕技术转让、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这些具体议题坐下来聊了,甚至还同意建专项工作组接着沟通,看着挺务实的样子。可转头美国就启动新调查,等于刚递完“橄榄枝”就掏出了“大棒”,这种矛盾的做法把诚意撕得稀碎。说白了,美国就是想把谈判当舞台,营造自己“愿意合作”的形象,同时又用打压手段制造紧张,试图在谈判桌上抢更多好处。 这种“边谈边压”的戏码,这几年大家见得太多了。之前几轮磋商也这样,美方一边提要求扩大农产品、能源产品对华出口,一边又不肯取消对华高科技产品的歧视性限制。嘴上说要贸易平衡,行动上却搞双重标准,本质就是霸权逻辑在作祟——只许自己占便宜,不许别人有发展。他们误以为靠“极限施压”就能拿捏中国,却忘了中国的底线从来不是能随便触碰的。 美国之所以沉迷这套套路,是打错了算盘。他们觉得中国离不开合作,所以敢用打压当筹码,可现在的中美早就是“你中有我”的关系。中国是美国不少农产品的重要市场,美国的科技企业也盼着能进入中国市场,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里,施压从来都是双刃剑。就像这次启动调查,表面是针对中国企业,实际上美国相关产业链也可能受波及,毕竟供应链断了对谁都没好处。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这种做法正在不断消耗两国仅存的互信。谈判的基础是真诚和尊重,可每次都是刚聊出点进展,就被美方的打压行动泼冷水。中方一直说大门敞开,但对话不能牺牲主权和发展利益,这种态度已经很明确了。美国却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把“胡萝卜加大棒”的把戏当法宝,殊不知现在的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 国际社会其实都看得明白,中美作为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大家都期待两国能通过平等对话管控分歧,可美国一边喊着缓和,一边动手打压的行为,只会让国际社会失望。就像这次吉隆坡谈判,本来外界还抱有期待,结果新一轮调查一启动,不少人都感叹“还是老样子”。 说到底,美国的套路之所以失灵,是因为他们误判了中国的决心,也低估了合作的本质。现在的世界早不是谁能单方面说了算的,想靠施压获取利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真要想解决问题,就得收起那些小伎俩,拿出真正的诚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好好谈。不然就算谈再多轮,用再多套路,也只能是白费功夫。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关系 中美贸易新政 美中贸易战 中美商贸会谈 中美新一轮谈判 中美经济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