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这代人真站起来了!   董宇辉今天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引用了《道德经》和

福星徠说事 2025-11-09 13:10:55

90后这代人真站起来了!   董宇辉今天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引用了《道德经》和《论语》中的名言,并亲自在台上用英文翻译给会场的老外听。   其实啊,这件事就发生在2025年11月8日的浙江乌镇国际互联网会展中心,董宇辉是赶着场子来的,刚从上海进博会匆匆赶到,就站上了“网络空间文化交流与发展”论坛的讲台。   作为“与辉同行”的负责人,他这次演讲的主题是“聚创新之力,激活文化新动能”,本来大家以为会聊更多数字传播的干货,没想到他直接把国学经典搬上了国际舞台。   他先是引用了《道德经》里的“少则得,多则惑”,接着又搬出《论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甚至还专门解释了“仁”这个核心概念,全程用中英文无缝切换,翻译得既准确又有韵味。   要知道这些文言文有多难翻译,别说普通人了,就连专业翻译软件都容易词不达意,所以在这么重要的国际场合,很少有人敢这么直接用英文解读国学。   董宇辉敢这么做,可不是一时冲动,他1993年出生在陕西农村,大学学的就是英语专业,后来在新东方当了8年英语老师,累计授课超过10000小时,扎实的语言功底早就打下了基础。   演讲里他还提到,中国人之所以显得矜持,其实是受儒家文化影响,骨子里藏着友善和谦逊,所以特意邀请现场的外籍人士,有空去山东孔子故里走走看看。   刚好今年9月就有十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去打卡过孔子家乡,逛了曲阜、泰安,还体验了泰山文化,连圭亚那的博主都感叹“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传奇”,看来这邀请可不是空口说说。   他在台上可不是干巴巴地翻译,还补充了文化背景,比如讲到“少则得,多则惑”时,就解释“贪多反而不能得到,少思才能有所收获”,让外国嘉宾能真正理解背后的哲理。   除了这几句,他还悄悄把《论语》里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当成了自己的社交媒体签名,英文翻译是“dontassumearbitrarily、dontbesodogmatic”,可见这些经典早就刻在他心里了。   一个90后,能在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样的舞台上,不刻意迎合西方语境,反而大方输出自己的文化,这种底气真的很让人感慨。   想想以前,咱们在国际场合聊文化,总怕别人听不懂,要么说得浅尝辄止,要么干脆回避那些深奥的经典,可董宇辉偏不,他就敢把“仁”这种抽象的概念讲出来,还翻译得让老外能共情。   这背后其实是90后成长环境带来的变化,他们不用再纠结于“要不要被认可”,而是更在意“我要怎么表达”,这种心态的转变,才是文化自信最真实的样子。   董宇辉这几年一直在做文化传播的事,他的“农商文旅”模式都走过17个省份了,在壶口瀑布用交响乐讲黄河故事,在黄鹤楼用古风舞蹈传楚文化,早就不是第一次干这种“艺高人胆大”的事。   他不是在炫技,而是真的相信文化的力量,就像他说的,文化能感染人、温暖人,还能激励人,所以才愿意花心思把这些老祖宗的智慧,用现代人能接受、外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   以前总有人说90后是“躺平的一代”,可看看董宇辉,还有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热爱,把传统文化变成了可触摸、可感受的东西。   文化交流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迎合,不是我们学英语就只为了听懂别人,更重要的是用别人能懂的语言,让他们了解我们,这才是平等的对话,也是董宇辉这次演讲最打动人的地方。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文化输出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成的,需要更多人愿意沉下心来了解自己的文化,再用创新的方式传出去。   90后真的用行动证明了,文化自信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从容的表达里。   那么你觉得,90后在文化输出这件事上,还能有哪些新玩法?你印象最深的文化输出名场面是什么?

0 阅读:0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