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主席行踪泄密,躲在一家农妇家里避难。不久,敌人便搜到了农妇家:“你

蕊蕊聊过去 2025-11-10 16:35:47

1933年,毛主席行踪泄密,躲在一家农妇家里避难。不久,敌人便搜到了农妇家:“你家有共党吗?”农妇当即答道:“共党,有啊,听说官还不小呢!” 黄袍山的秋夜,风吹过竹林,国民党特务的火把照亮了山村小道。一位农妇家门被撞开,敌人枪口直指,追问共党下落。她那句“有啊,官还不小”出口,空气仿佛凝固。真藏着大人物,还是她故意引敌入瓮? 1882年,黄菊喜生在个小农家,家里穷得叮当响。十二岁就给人当童养媳,嫁到吴家,生下三男两女,本想安稳过日子,谁知丈夫早早没了,长子才九岁,家里的几亩地也被当地恶霸抢光。一家子顿时流落街头,她带着孩子在通城、崇阳、平江、修水四县乞讨要饭。想想那时候,穷人日子多苦啊,冬天没棉袄,夏天没遮阳,孩子哭闹时只能用树叶哄。黄菊喜就这样咬牙扛着,教孩子们认苦,盼着日子好转。 转机来得突然。1927年,毛泽东同志带队到鄂东南黄袍山,指导农民自卫军建设。红军一来,就分田地,帮穷人翻身。黄菊喜家也分到两亩水田,从此能吃上饱饭。毛泽东同志常到村里走动,开夜校教识字,讲土地政策。黄菊喜听着这些,觉得穷人终于有出路了。1930年,红十六军进驻通城夜珠窝,又是分地又是治病,她家彻底稳当下来。穷苦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报,黄菊喜没啥本事,就把儿子们一个个送去参军。 长子吴朝义先走,1931年在江西铜鼓战斗中牺牲。黄菊喜听到消息,没多哭,就对剩下孩子说,哥哥为穷人死了,值,你们也得去。次子吴朝炳、三子吴朝福、女儿凤桂和满桂,全都投身革命。吴朝福当上赤卫队队长,凤桂做县妇女干部,满桂年纪小,当交通员送信。黄菊喜在家操持,纺纱织布,边干活边念叨,孩子们在前线出力,她后院稳后方。这一家子就这样融进红军队伍,成了革命的螺丝钉。 可好景不长。1932年,吴朝炳在战斗中中弹没了,凤桂也战死沙场。黄菊喜家只剩吴朝福和满桂还在坚持。她没怨天尤人,继续支持前线。1933年,毛泽东同志听说黄菊喜一家付出这么多,决定去黄袍山慰问。黄袍山地势险要,村子藏在山坳里,毛泽东同志上山时,一切本该低调。可惜,有人泄了密,国民党特务得到风声,马上派人围山搜捕。 那天夜里,特务上百人,封了村口,挨家搜。黄菊喜家成了重点。她把毛泽东同志藏在地窖里,那地方浅浅的,平时堆柴火。特务踢开门,领头的军官枪指着问:“你家有共党吗?”黄菊喜没躲闪,直说:“共党,有啊,听说官还不小呢。”军官一听火了,以为她在耍滑头,威胁要杀全家。黄菊喜知道瞒不住,就把幼子满桂推出去顶上。满桂才十几岁,本是交通员,特务不认人,二话不说就把满桂杀了,拎着头走人。地窖里的毛泽东同志安全脱险,黄菊喜却痛失最后一个孩子。 这事一出,黄菊喜家彻底断了后。吴朝福后来也在战斗中牺牲,她一个人守着空屋,靠党组织照顾过日子。国民党特务那帮人,专干烧杀抢掠的勾当,从不手软。黄菊喜的举动,就是穷人用命护党的写照。毛泽东同志记着这份恩,一直派人送粮送衣。革命年代,这样的家庭多得是,他们用血肉筑起长城,让红军在鄂东南站稳脚跟。 黄菊喜的故事,不是孤例。鄂东南是革命老区,穷人翻身靠共产党。1927年黄麻起义后,这里就成了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在黄袍山住过,写过文章,指导游击战。黄菊喜家分田后,村里人学着她,纷纷参军支前。孩子们上前线,妇女纺纱送弹药,老人守家放哨。这股劲头,硬是把国民党反动派堵在山外。1933年那次搜捕,本是国民党想一网打尽,可黄菊喜一挡,保住了大首长,也保住了根据地火种。 而这故事告诉我们,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穷人护党,党不忘穷人。今天我们过好日子,得记着老区根。黄袍山现在是旅游点,路修好了,学校建了,可那份精神还在。年轻人去转转,听听老人讲,就能懂啥叫初心。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