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比不过美国,机床比不上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赶不上韩国,飞机不及法国,奢侈品输于意大利,大学不如英国,环境不如瑞士......” 这类话仿佛总在我们生活里打转,不知为何,在部分人眼里,我们好似啥都挺落后,一直追着那些发达国家跑。 街头茶馆里,总有人端着茶杯,聊起国外技术,摇头说差距大;朋友圈转发对比帖,叹息我们还在后头追。这些话像老调子,唱了几十年,为什么总绕着耳朵转?因为发达国家早起步,我们从头干起,工业化路子走得快,却常被拿来和他们的老本行比。万一告诉你,部分赛道我们已并肩甚至超前,这追赶的戏码,是不是该换个剧本了? 这些说法,把局部高端追赶当全盘落后,把人家先发优势看成铁板钉钉,忽略我们几十年走完别人几百年工业化路的实打实成绩,更没留意多个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想想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工厂少得可怜,设备全靠进口。改革开放后,国家定下规划,派人出去学技术,带回图纸,一步步建起完整工业链条。 现在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这样的底子摆在那儿,却有时被简化成“总落后”。其实,这话流行,还因为我们对自己要求高,总盯着顶尖标准看,忘了发展阶段不同。媒体报道也爱挑短板说,成就反倒被埋没。结果呢,大家聊天时,就爱念这些旧经,忽略了新能源、高铁这些领跑牌。 芯片这事儿,美国高端逻辑芯片领先,我们中低端和存储领域已破围。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达451亿片,比上年增15.8%,智能手机家电自给率超六成。存储芯片垄断早碎,长鑫的DRAM颗粒量产,填补市场空白。高端7纳米以下还有设备卡脖子,但国家专项投入,海归人才回流,追赶速度不慢。说全行业落后,纯属以偏概全。 日本机床精密积累厚,我们产值全球第一。2024年,行业规模1040.7亿人民币,连续多年领跑。中高端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升到32%,沈阳、大连企业出口欧洲,数控设备精度达微米级。顶级精密还需攻关,但整体从低端起步,已成全球供应链支柱。光说比不上,就忽略了这个量级跳跃。 德国燃油车底子硬,我们新能源换道超车。2024年,车辆出口近5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130万辆,占全球出口四成。中东市场,长城坦克500卖得火,吉利沃尔沃连续盈利。传统燃油也没拉胯,用老标准量新赛道,明显不公道。 除此之外,韩国OLED占优,我们面板出货紧咬。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MOLED手机面板中,中国厂商份额近五成,BOE上半年出货7100万片,全球第二。8K OLED已量产,价格低三星三成。数据摆着,赶超指日可待。 法国空客运营久,我们C919从零到一。2024年,首架交付东航,全年交付几架,订单超千架,打破波音空客双头垄断。军机歼-20性能对标F-22,运-20运力超法国阵风。 意大利奢侈品品牌文化深,我们消费市场最大。2024年,销售额虽降18%到20%,回落到2020水平,但仍占全球三成多,本土品牌崛起。故宫文创“千里江山”系列年销超10亿,“上下”竹编包上巴黎时装周。 英国牛津剑桥历史长,我们科研转化强。2025 QS排名,北大14位,清北双双前25,西湖大学七年量子纠缠芯片上《自然》。清华5G标准贡献15%,中科大“墨子号”实现千公里量子密钥分发。研发投入占GDP 2.55%,高技术投资增8%,产出变生产力,比排名实惠。 这些话流传,一是先发滤镜,人家百年积累,我们70年从白手起家,第二就挨第一比;二是报道偏向,卡脖子新闻多,5G专利占全球42%、高铁里程4.5万公里占七成、特高压独步这些长板少提;三是自省严,用最高杠子敲自己,却忘发达国中低端也进口多,美国圆珠笔钢珠、日本高铁轴承都靠外。说到底,我们发展是换道超车加补短板,20多领域领跑,少数高端追赶快于历史任何国家。 未来,国家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产业集群壮大,青年一代接棒,我们在更多领域站前列,强国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