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月球又有大发现,当年美国人给的月壤,果然有问题。借着中秋这一天,中国航天局

墨小晗笑说世界 2025-11-20 23:58:23

中国在月球又有大发现,当年美国人给的月壤,果然有问题。借着中秋这一天,中国航天局公开了一份喜人发现。通过嫦娥六号采集的月背月壤,我国科研人员又有了大发现。而也是这一次的发现,在为人类认知月球掀开新篇章的同时,也让半个世纪前美国交给中国的那1克月壤,再度成为焦点。 嫦娥六号任务在2024年完成,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取回1935.3克样本,这是人类第一次拿到月背土壤。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发现月背月幔结晶温度和潜能温度都比正面低100摄氏度左右,这直接解释了月球正面和背面的二分性问题。 正面有大片玄武岩平原,显示过去火山活动频繁,而背面主要是高地,撞击坑多,缺乏熔岩痕迹。这种温度差异意味着月球内部热状态从一开始就不均匀,导致背面冷却更快,物质组成更原始。 最近的研究还从样本中找到晶质赤铁矿,这是月球生锈的证据,源自大型撞击事件带来的氧化物质。以前大家以为月球环境超还原,不会生锈,但现在数据表明,撞击能引入水和氧,形成这些矿物。 这不只丰富了月球演化模型,还为太阳系其他天体研究提供参考。相比之下,阿波罗计划的样本全来自正面,没触及这些背面独有特征,让人觉得那些老数据有点局限。 阿波罗计划从1969到1972年执行,宇航员在月球正面不同区域采样,总量382公斤,本该在月球内部动态上早有突破。 可这些年,基于那些样本的研究在关键问题上没太多新意,比如月球磁场衰减或幔源深度。嫦娥六号样本显示背面弱磁场却有强磁性颗粒,可能是铁金属影响,这点阿波罗数据没表现。科学界怀疑,是不是因为样本分布有限,导致忽略了全月差异。 美国近年热推阿尔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一边关注中国进展,一边想借嫦娥样本研究,却对自家阿波罗样本设限,不完全开放国际访问。 中国倒是开放,邀请多国机构借用嫦娥五号样本,包括美国高校,但美国宇航局不资助相关研究。这种不对等,让人觉得阿波罗时代的数据可能有未公开部分,或者研究方向偏了。

0 阅读:0
墨小晗笑说世界

墨小晗笑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