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润燥,远离秋燥不适!10个经典中成药,建议收藏 秋燥易伤津耗阴,很多人会

有壹说壹的 2025-11-21 18:12:15

滋阴润燥,远离秋燥不适!10个经典中成药,建议收藏 秋燥易伤津耗阴,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等问题,滋阴润燥是秋冬养生的关键。以下10个经典滋阴润燥中成药,从功效、适用场景到对应西医病症全面解析,帮你对症调理,平稳度过干燥季~ 1、川贝枇杷膏 功效:润肺化痰,生津利咽。 中医用途: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声音嘶哑;燥热伤肺引发的咳嗽痰少、黏稠难咯。 西医用途:慢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恢复期)、扁桃体炎、声带炎等。 药理作用:镇咳、祛痰、抗炎,能缓解呼吸道黏膜干燥,减少刺激性咳嗽,保护咽喉黏膜。 2、百合固金丸 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中医用途: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燥咳、劳嗽,症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潮热盗汗;阴虚火旺引发的咽喉不适。 西医用途:肺结核(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干燥综合征等。 药理作用:滋养肺肾之阴、抗炎、抗氧化,能改善肺肾阴虚导致的津液亏虚,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 3、养阴清肺丸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中医用途: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喉干燥疼痛、声音嘶哑;燥热侵袭肺卫引发的津液耗伤。 西医用途:急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恢复期)等。 药理作用:清肺热、滋肺阴、抗炎、镇痛,能缓解咽喉黏膜充血水肿,改善干燥性咳嗽。 4、麦冬地黄丸 功效:滋阴补肾,润肺生津。 中医用途:用于肝肾阴虚、肺津不足所致的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干咳少痰;阴虚内热引发的潮热盗汗。 西医用途: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辅助调理口干)、慢性肾炎(恢复期)、干眼症等。 药理作用:滋阴补液、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能改善体内津液代谢,缓解多脏腑阴虚症状。 5、沙参麦冬丸 功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中医用途:用于燥伤肺胃所致的咽干口渴、干咳少痰、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肺胃阴虚引发的胃脘隐痛、皮肤干燥。 西医用途:慢性胃炎(阴虚型)、慢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咽炎等。 药理作用:滋养肺胃之阴、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肠道润燥,缓解肺胃阴虚导致的消化与呼吸道不适。 6、玉竹膏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中医用途:用于阴虚燥咳、咽干口渴、胃脘不适、饥不欲食;阴虚体质引发的皮肤干燥、乏力倦怠。 西医用途: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糖尿病(口干症状辅助)、皮肤瘙痒症(干燥型)等。 药理作用:滋阴润燥、抗炎、保湿,能改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干燥,缓解皮肤缺水状态。 7、玄麦甘桔颗粒 功效:清热滋阴,祛痰利咽。 中医用途: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浮所致的口鼻干燥、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虚火型咽喉不适。 西医用途: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周炎等。 药理作用:清热滋阴、抗炎、消肿,能缓解咽喉部炎症,减少虚火引发的黏膜充血,改善口干咽痛。 8、生脉饮(人参麦冬版) 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止汗。 中医用途: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体倦乏力、口干舌燥、咽干口渴、自汗盗汗;暑热过后或久病恢复期的津液耗伤。 西医用途:中暑(恢复期)、慢性疲劳综合征、贫血(辅助)、糖尿病(口干症状)等。 药理作用:益气养阴、调节体液代谢、增强免疫力,能补充体内津液,缓解气阴两虚导致的疲劳与干燥。 9、雪梨膏 功效: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中医用途:用于肺燥咳嗽、咽干声嘶、口干舌燥、痰少黏稠;燥热引发的咽喉不适与咳嗽。 西医用途:急性支气管炎(干咳期)、慢性咽炎、声带疲劳、干燥性鼻炎等。 药理作用:润肺生津、镇咳、稀释痰液,能缓解呼吸道干燥刺激,促进黏痰排出,保护咽喉与声带。 10、女贞子膏 功效:滋补肝肾,滋阴润燥。 中医用途: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阴虚引发的眼睛干涩、皮肤干燥。 西医用途:干眼症、高血压(阴虚型辅助)、更年期综合征、脱发(阴虚型)等。 药理作用:滋阴补肾、抗氧化、保护视力,能改善肝肾阴虚导致的津液不足,缓解眼部与皮肤干燥。 温馨提示 1. 滋阴润燥需辨证:偏肺热燥咳可选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丸;偏肺胃阴虚可选沙参麦冬丸、玉竹膏;气阴两虚可选生脉饮,避免盲目用药。 2. 中成药需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阴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寒凉类药物,以免损伤脾胃。 3. 调理期间可搭配银耳、百合、梨等滋阴食材,多喝水、少熬夜,避免辛辣燥热食物,更利于津液滋养。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有壹说壹的

有壹说壹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