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慈禧是近代史上被低估最严重的政治家,很多人把她和崇祯皇帝比,可我认为:她应该被拿来和蒋介石比,她和蒋介石的政治能力,不相伯仲。比崇祯皇帝,当真是委屈她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典型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该控制的控制不住,不该插手的也插得起飞,以至于最终也没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内阁、六部班子。说到底,这与他太过于意气用事有关,说白了就是太过于情绪化。这样的人,是极不适合做大领导的,做大领导讲究喜怒不形于色。 英国女王年幼时,旁边有人打碎了一个杯子,她皱了一下眉头,就被严厉批评。因为君王的喜怒哀乐一旦被察觉,他们就会被权臣操控,继而致整个国家于危难之中。 崇祯皇帝倒好,不仅喜怒形于色,而且还喜欢自作聪明,喜欢诛杀,这样的人,最后落到“一根绳”结局,当真不冤。 说白了,崇祯皇帝只适合做个做事的人,而不适合做一个发号施令、统筹全局的领导者。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是分得清大小事,这个能力是朱由检最欠缺的。 反观慈禧太后,她虽是女流,因为封建时代的束缚,所读的书并不多,但她非常懂得抓大放小。她从青年时代一直到暮年,始终牢牢抓在手里的两个“大”,一个是人事任免权,一个是最终裁定权。 至于某个事情具体怎么做,她并不管,她愿意将这些事委任给专人处理。她是真懂啊,至始至终,她都只管人,而不管事。这得多聪明。崇祯皇帝真应该跟她多学学。 熟悉近代史的一定知道,慈禧执政期间的各种左右摇摆、前后矛盾,说到底都和她自己无关,而是她任用的大臣政见的矛盾。 慈禧既然把重心放在管人上头,她就得有平衡人的能力,这个“平衡”放在帝王这儿,就是帝王平衡术。就这平衡术,慈禧和蒋介石可以打平。 你看,慈禧手下的恭王势力太大了,慈禧就让言官弹劾他;汉族大员在地方上过于强势,她就让满族官员去平衡。什么左宗棠、李鸿章的过节,慈禧看在眼里,也要巧妙地用用,以平衡。 慈禧也不以自己的喜恶来用人,荣禄开罪过她,他被参倒了以后,照样在该用的时候用,而且一用就是出将入相。 蒋介石也非常懂平衡,戴笠权势熏天之际,他成立五人小组秘密监控戴笠,五人小组中,其中一人还是胡宗南。至于各路军阀之间的平衡,他更是玩得极溜。 相比慈禧的不做事,只用人,崇祯这种自己当宰相管事的,实际的风险大多了。所以,慈禧要是出了问题,直接一句“本宫用人失察”就了事了,反正都是大臣们的错。而崇祯则自己得担责,所以崇祯十年下六次罪己诏,直接把朝廷的威信都给弄没了。 孰高孰低,看一眼就有答案了。 可惜,因为慈禧是女流,加上又不是汉人,所以她虽让大清续命了六十年,却也没人称颂她。而崇祯呢?则因为他最终选择吊死煤山殉国,守住了最后的尊严,而被扣上了一层滤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