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了5位放弃丁克的夫妻,他们放弃丁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到根本处,还是因为一个:“潜意识里对放弃自己基因的不甘心”! 第一对夫妻,丁克30年,在50岁时选择生养,花了两年时间成功怀孕生子。男主告诉我,他之所以放弃丁克,源于偷听到的一次对话。原来,他有一次午睡,无意中听到侄子和弟妹的对话,侄子问舅妈:“大伯大娘怎么还不死?他们死了,我们赶紧住到他房子里去啊!”接着是弟妹的声音:“不着急,反正都是你的啊,都是你的,耐心等等。” 男主在那一刻突然警醒,他意识到:自己死了以后,财产、存款都会被留给侄子等人。就在当天晚上,他和女主商量,两人长吁短叹一番后,决定生养。他们互相给自己加油打气说:“反正都快退休了,时间也够,别人给儿子带孙子,我们给自己带儿子,差不离。” 第二对夫妻,丁克15年,女主在看到“无儿无女的舅舅的钱被骗光”后,开始考虑“孩子存在的意义”。她对丈夫说:“当你肉体衰老的时候,钱其实就不再是资源了,而可能是吸引饿狼的诱饵,这就跟贫民窟里的美貌一样,极其危险。但如果你有子女就完全不一样了,饿狼会提防啊,而且因为你不断跟年轻人在一起,你得到的资讯更全面,被骗的概率都会小很多。就算被骗光了,也有人管你,不至于让你饿死,但像我舅舅这种人,就不好说了。” 之后,他们开始备孕,但目前没有成功,期间2024年,因胚胎本身的问题,生化妊娠一次。在此,祝他们成功。 第三对夫妻,丁克30年,52岁时决定生养,男主说大概是在45岁开始,他和妻子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了。因为这一年,他们的父母都不在了,工作也基本落定了,然后他们猛然发现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两人吵架都是差不多的词汇。他们出去旅游,去了15个国家,可回头看照片经常想不起来自己去过那些地方,能够记住的反而是路上遇到的人事。 这种发现,让男主有些吃受不住,他意识到:人生既然是一场体验,就应该去尽可能多地与人联结,最深的联结,不就是父母和子女吗。思量再三后,他决定和妻子商量生养的事。因为当时妻子49岁,已经有绝经迹象(三四个月才来一次生理期),妻子并不同意,这主要也担心生产的风险。 但后来男主给女主念了一段话,这段话内容如下:“在三四十岁的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生命中最好的事都已经发生过了,剩下的只是重复和老去,而孩子会冲走重复,让生活重新变得未知,他让你烦恼,让你牵挂,让你惊喜,他让你再重新经历一次童年,让你理解父母当年的心境,他让你在痛苦时坚强,在危机中冷静,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也陪伴了父母,他们彼此滋养,也彼此成就,在飞逝的时光里,他让未来再次值得期待。” 女主听完这段话后,果断放下一切顾虑,开始备孕,并于一年后成功产下一女。 第四对夫妻,丁克22年,在44岁时决定生养。相比前面几对夫妻,他俩是经历了一场疾病的考验。女主得了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她被死亡的恐惧笼罩着。病愈后,她一直想:“如果我死了,他怎么办?”她意识到,他们的家里需要一个孩子,那不仅仅是依靠,更是活下去的希望。 休养一年多以后,他们俩夫妻开始备孕,并在备孕第三个月怀孕,后产下一对双胞胎。如今的生活,多少有些忙乱,但他们并不后悔。 第五对夫妻,丁克16年,偶然去了一趟养老院,跟养老院的人聊过天后,决定放弃丁克。他们原本以为养老院就是颐养天年的地方,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养老院不亚于小社会。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对待老人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工作人员最怠慢的是没有子女的老人。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靠山,随便造。可有子女的不一样,子女再不孝顺,如果老人在养老院有个闪失,或者告个状什么的,子女是不会不管的,他们就吃不了兜着走。 反过来,没有子女的就截然不同了。同时,没有子女的老人,在养老院还会被其他老人欺负,尤其被子女孝顺的老人欺负。 他们跟养老院的老人聊完后很感慨,思索再三后,他们决定抓住最后的生育机会,生养一个孩子。三年后,他们生养了一个儿子。 表面看,放弃丁克的原因似乎各不相同,但如果深究,就将发现,他们放弃丁克,归到根本处,还是因为:潜意识里想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这不是执念,而是人类固有的想传承自己基因的结果。就和动物想要争取繁殖机会,以获得后代是一样一样的,是潜意识的东西。或许也是因此,很多丁克到最后多少都后悔了。 关于丁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告诉我。
对话了5位放弃丁克的夫妻,他们放弃丁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归到根本处,还是因为一个
李满谈过去
2025-11-25 15:30:25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