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西方围堵和控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与成绩? 中国把“材

有渔儿 2025-11-22 18:19:59

为应对西方围堵和控制,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与成绩? 中国把“材料+设备”一起写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日本“说了算”的环节里,已经打出一条“可替代—敢放量—正验证”的梯队突围路线。 中国在“日本说了算”的 14 类材料/设备里,已有 8 类形成“量产级”本土第二供应商,3 类(KrF 胶、刻蚀、去胶)开始反向出口,EUV 胶、ArF 胶、12 英寸硅片、28 nm 光刻机则处于“小批—验证—爬产”阶段。按照下游晶圆厂给出的替代路线图,2027 年成熟制程(28 nm 及以上)综合国产化率目标 70%,先进制程关键材料自给率目标 30%,足以在日美进一步收紧出口时,保住国内 300 mm 产能“不断链”。 1. 光刻胶:KrF 先站住、ArF 开始小批、EUV 布局前沿 - KrF:上海新阳、北京科华(彤程新材)通过中芯、长鑫验证并批量供货,国产市占率从 2023 年 15% 升到 2025 年 40%,成为“利润最快兑现”环节 。 - ArF:南大光电 28 nm 干式胶已在头部晶圆厂跑通多道工艺,开始小批量供应;北京科华、上海新阳湿法 ArF 同步客户验证,自给率预计由 2024 年<10% 提升至 2025 年 ≥15% 。 - EUV:中科院化学所+龙头企业启动前沿项目,仍处实验室/小试,但已解决树脂单体、PAG(光致产酸剂)合成路线,目标是“先做出 1 kg 级样品”。 - 上游单体:华懋科技(徐州博康)KrF/ArF 级单体已规模出货,久日新材高端光引发剂进入验证,初步打破日本“单体—成品”捆绑式垄断 。 2. 硅晶圆与衬底:12 吋量产+碳化硅“全球首发” - 沪硅产业 12 英寸大硅片通过中芯国际 14 nm 验证并稳定供货;立昂微 6/8 英寸市占率国内第一,12 英寸重掺片开始上量,2025 年国产 12 英寸硅片市占率已突破 25% 。 - 山东天岳 2025 年发布全球首款 12 英寸碳化硅衬底,实现 8→12 英寸连续扩径,加工良率 >65%,一举拿到车规、光伏逆变器“入场券”,在宽禁带材料赛道领先日欧 。 3. 关键制程设备:刻蚀/清洗/抛光全面“上量”,涂胶/光刻“啃硬骨头” - 刻蚀:中微 CCP 已用于台积电 5 nm;北方华创 ICP 覆盖 14 nm,2025 年国产刻蚀机在 28 nm 及以上节点市占率 35%,同比增 10 pct 。 - 清洗:盛美 SAPS 设备进入海力士、长江存储,国产 12 英寸单片清洗机市占率首次突破 30% 。 - CMP:华海清科 12 英寸抛光机批量用于中芯、长存,28 nm 工艺重复订单>50 台,迫使进口设备降价 10–15% 。 - 涂胶/显影:芯源微 ArF 浸没式涂胶显影机拿到 5 家国内客户订单,28 nm 节点实现国产“零的突破”,国产化率由 3% 提到 8% 。 - 光刻机:上海微电子 90 nm ArF 量产机稳定出货,28 nm 浸没式样机 2025 年完成总装,正内部跑片,目标 2027 年交付客户,届时可覆盖成熟制程 90–28 nm 主体需求 。 4. 耗材与零部件:靶材、石英、陶瓷、机械手“多点开花” - 超高纯靶材:江丰电子铝、钛、铜系列已进入台积电 5 nm 产线,2025 年全球市占率 12%,仅次于日美 。 - 石英制品:菲利华通过东京电子 TEL 认证,8/12 英寸线用量 60% 国产替代 。 - 陶瓷部件:中瓷电子氧化铝基板稳定供货,氮化铝陶瓷通过验证,2026 年有望替代日本 30% 份额 。 - 真空机械手:新松机器人进入中芯、华虹 28 nm 线,实现 6 轴真空机械手国产化率 55% 。

0 阅读:28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