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放行H200出口中国,孙玉良:科技牌局又要重新洗牌 最近大家都在传美国可能会放开限制,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0芯片,这件事还没确定下来,官方也没有任何表态,但市场反应很强烈,华尔街那边有人开始炒作股价,中国企业也在悄悄打听消息,生怕错过机会,这种芯片不是小升级,它的内存更大、速度更快,专门用来训练大模型,哪家能拿到它,哪家就能占据优势。 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最近几年在中国几乎做不成生意,他多次提到中国市场对全球科技行业很重要,强调如果失去中国客户,美国企业自身也会受到影响,这个说法听起来像是抱怨,实际上有道理,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不能只靠美国自己发展,中国企业购买量大,应用场景多,产业生态也成熟,如果完全切断供应,就等于把市场让给竞争对手,以后再想重新进入就会很困难。 美国内部意见并不统一,一些议员和情报机构认为H200芯片性能过于强大,担心它被用于开发军事人工智能、无人机或情报系统,他们不担心当前的使用方式,而是顾虑未来的潜在用途,这种思路属于典型的风险防范心态,倾向于采取严格限制措施,但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封锁越严厉,中国自主研发替代技术的速度反而越快,华为的昇腾芯片和寒武纪芯片都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发展起来的。 这件事已经不只是做生意的问题,美国是否放行变成对外发出信号的一种方式,如果放行就意味着缓和关系,不放就等于继续施压,台积电和ASML这些合作伙伴也跟着紧张起来,因为它们的业务同样受到影响,中国外交部回应得比较平淡,表示希望全球供应链保持稳定,这话听起来客气,其实留了余地,既不明确赞成也不反对,等着看美国下一步怎么做。 英伟达真正在意的,不是多赚些钱,而是避免被排除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之外,它想要维持技术标准的话语权,让大家都采用它的架构,但美国政府更担心技术向外流失,害怕中国未来反过来制约美国自己,两边都显得别扭,一个想追求利润,一个要确保安全,结果就僵持在这里,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段时间国内企业最忙,华为、百度、字节这些公司都在考虑,假如能买到H200芯片,要不要提前备货,如果买不到,国产芯片能不能接上这个缺口,昆仑芯、壁仞这些品牌趁机加快研发进度,趁着政策还没明确,正好用来加强自己的技术能力,欧洲和日本那边也在悄悄调整策略,寻找不用美国芯片的替代方案,全球AI硬件市场正在慢慢重新洗牌。 如果H200芯片最终没有获得批准,中国企业推进去美化技术路线的决心会更加坚定,即使获批,美方也很可能附加一系列限制措施,例如限定使用范围、强制要求上报使用情况等,这件事本质上已经超越芯片能否销售的问题,而是涉及谁来制定规则、谁将主导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竞争格局,黄仁勋在前方积极推动,美国政府在后方施加约束,众多企业身处其中,只能一边等待审批结果,一边继续开展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