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了陈永贵的第二任妻子,从1966年成亲到1986年陈永贵病逝,两人在一起生活长达20年之久。 陈永贵1914年出生在山西昔阳大寨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他从小就参与农活,学会在山坡上捡土蓄水,应对土地贫瘠的问题。长大后,他扛锄耕地,双手磨出老茧,村里常年收成不足让他注重节水节土。194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几年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改造土地。他组织修水渠,从山顶引水,众人合力夯实渠壁,提高灌溉效率。接着筑梯田,把荒坡层层开挖,铺土平整,亩产逐步上升。到60年代,大寨成为全国农业典型,他继续检查田间排水,推动生产。 宋玉林1927年出生在大寨,也来自贫农家庭,从小分担家务,十几岁学会纺线种地。抗战时期,她为前方赶制衣物,贡献力量。18岁起负责村妇女事务,领姐妹开荒,挖坑栽树,推动妇女参与生产。她经历短暂前婚后,独自抚养儿子,继续早起劳作,肩扛扁担挑水,手上起厚茧。别人歇息时,她还坚持薅草,村人视她为可靠骨干。这些经历让她积累了实际能力,在村中发挥作用。 1965年,陈永贵第一任妻子李虎妮病故,她生前与陈1941年结婚,生下儿子陈明珠,还有养女陈明花。当时孩子尚小,陈永贵工作繁忙。一年后,通过组织介绍,他与宋玉林结婚。宋带过来前夫所生儿子陈明善,两人婚后生下儿子陈明亮。这样,一家有四个孩子。婚前,陈永贵提到工作忙碌,需要宋承担家务照料老人孩子,宋表示不怕苦,愿意负责家庭事宜。从此,她操持家务,让陈专注村务。 婚后,宋玉林留在大寨,担任托儿所保育员,每天照顾村里孩子,喂饭教识字。她不随陈进京,继续步行上班,帮村民修屋补墙。陈永贵事务增多,常外出指导生产,宋在家洗衣做饭,缝补衣物。对待陈前妻子女,她一视同仁,分饭均匀,孩子病时端药守护。小儿子明亮出生,她一人抚育,教下地识字。陈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村里庆祝,她仍守村,不向组织要待遇。 宋玉林生活朴实,村人有难总搭手,谁家墙塌她推石重建。外宾来访,她避开不见,坚持除草劳作。她这样支持陈工作,两人相守20年。陈职位升高,她保持低调,不享受特殊。家庭中,她教孩子踏实做事,不夸张父亲事迹。儿子明亮靠努力,从学徒成企业高管,受她影响注重诚恳。 1980年,陈永贵健康问题辞职,组织安排留在北京,宋玉林和儿子明亮迁京,解决户籍。一家三口住简单,陈任东郊农场顾问,他们参与农活,忆大寨日子。宋继续买菜做饭,拒绝过多协助,保持节俭。陈病情加重,她操持家务,喂饭擦身,全包揽不歇息。 1986年,陈永贵逝世,遗愿骨灰回大寨安葬梯田边。宋玉林遵照执行,回村居住,拒绝组织特殊照顾。她在小院种菜养鸡,如从前生活。有人建议改旧屋为纪念馆,她谢绝,认为记忆在人心。晚年,她过平静日子,儿子常回村陪伴。 宋玉林2018年春在大寨病逝,享年92岁,与陈永贵合葬。村民忆她贡献,如播种者让土地生机。她一生低调,专注实际劳作,支持家庭村务。陈永贵有三国外访,1966年阿尔巴尼亚,1975年墨西哥,1977年另国,推动农业交流。 大寨水利工程中,村民付出代价,有人受伤丧生,这些事实存在于改造过程。陈永贵领导下,村亩产提高,但劳动强度大。宋玉林参与妇女工作,也经历类似辛苦。她婚后继续村务,体现农民韧性。 陈家庭四个孩子发展各异,陈明珠继承农活,陈明善随母生活,陈明亮进企业,陈明花融入家庭。宋一视同仁教育他们,注重自力更生。陈永贵晚年反思经历,保持农民本色。 宋玉林前婚与王金魁,生陈明善,后融入陈家。两人婚姻基于实际需要,宋承担多重责任。陈永贵生平注重生产,宋支持后方稳定。1980年后,北京生活让他们重温农作。 陈永贵辞职后,组织保留待遇,但他们选择简朴。宋买菜时挑拣菜叶,维持习惯。陈逝世后,宋回大寨,拒绝打扰,过自足日子。她的离世标志一段历史的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