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上如何设置悬念,才能让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激情满满?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

教吖生态 2024-10-21 11:42:20

公开课上如何设置悬念,才能让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激情满满?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完美地体现教学语言的魅力。一节课,如果能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留有悬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话,学生会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率一定特别高。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在课前、课中、课后设置悬念呢? 一.在课前设置悬念 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年、月、日一课时,他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亮亮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三次生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听到这个问题学生们一下子像炸了锅一样,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许多同学质疑老师的说法,学生们情绪高涨,数学老师很高兴,继续说:大家认真学习今天老师要讲的内容,然后你们就会发现老师说的是对的了。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恨不得老师马上帮他们解惑。 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或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更加专注于学习内容。案例中的老师一开课就设置悬念,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学生们对12岁的亮亮只过了三次生日十分不解,又迫切想要知道答案,这种认知上的悬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当他们了解相关知识后,他们会对这一学习过程印象深刻,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不知不觉的上升了。 不过,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的悬念要具有新奇性,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结果,这样学生才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欢迎大家观看我的新专栏文章,购买解锁后面重要内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