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 据说,周作人晚年,曾应年轻时的朋友曹聚仁之约,从1960年12月起为香港《新晚报》撰写回忆录《药堂谈往》,这个每篇只有千八百字的随笔短文连载完结后,更名为《知堂回想录》。1974年4月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1995年初,在周作人之子周丰一及其家人的支持下,敦煌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此书的大陆版,定名为《苦茶——周作人回想录》。 周作人的书斋名为“苦茶斋”,他为啥要把自己的书斋起名叫苦茶斋呢?一个人能把香茶喝成苦茶,那心情该是怎样的压抑和苍凉!周作人曾写过一首诗,名为《五十自寿诗》,其中有“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句。《五十自寿诗》是周作人一九三四年初他的五十岁生日时所作的一首“打油诗”,后用原韵又续作了一首,一起发表在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杂志上,发表时,林语堂给加了一个《知堂五十自寿诗》的题目。此后,这两首诗便以《五十自寿诗》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改革开放初期,大陆曾印行过一本《苦茶——周作人回想录》的书。我似乎曾买过一本,由于年深日久,那本书不知放到书架的哪个角落去了,当初由于学识浅薄,压根就没读懂苦茶斋主这本回忆录的深层内涵。也就是翻翻而已。 我的最早知道周作人这个名字,还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候书店没有别的书好卖,只有一种白色书皮上印着鲁迅头像的小册子。我正是因读了鲁迅。才在那些注释里知道了周作人的名字。那时候鲁迅周树人如日中天,而他的弟弟周作人却以汉奸之名为人们所唾弃。后来年岁渐长,书也读得多了一点,这才知道周作人与其兄长之间的龌龊,知道鲁迅与他的这个弟弟不仅反目而且老死不相往来。至于他们亲哥俩为啥积蓄了那么大的仇火,所读过的资料不在乎,一个是说鲁迅曾偷看过周作人的日本老婆洗澡,被周作人知道后,兄弟俩大吵一架,鲁迅便从八道湾老宅搬了出来。还有一说是,年轻时鲁迅留学日本,与周作人的日本老婆曾有过感情上的交集,我估计这种说法八卦成分太多,不太可信。哥俩吵架,鲁迅日记里曾有记载,但也是语焉不详。但后来,鲁迅在上海滩成了中共左联的盟主,而周作人则在抗战时当上了日本人给他的乌纱帽,一对从绍兴走出来的亲兄弟就这样在命运的途路上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但在文学上,周作人和鲁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鲁迅辛辣,刻薄,深邃,笔力强健,犹如解剖刀深挖人性之丑陋和无耻。但周作人的文笔就不一样了,他是那样温文尔雅,字斟句酌娓娓道来。再仔细阅读他的人生起落沉浮,更觉得他的文字,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能读出人生的况味。他的文风上承《世说新语》,中续明清小品文,后来的废名、沈从文等文学大家,再延及到新时期文坛上的汪曾祺、林斤澜等人的文风笔法,正好与我渐行渐老的年龄渐渐契合。 我当年曾经写过一篇随笔,发表在当年的一家报纸的专栏上。那篇文章当然是扬鲁抑郁周,对苦茶斋主大加挞伐,主要就是因为他曾当过汉奸,现在回头再看那篇文章,自己都觉得汗颜。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个行旅的过程中,谁会知道哪条路是通往天堂的正途?一个人走了岔道很正常,我们不应该用他很正常的过错去否定他的全部,更不能因人废文。当年,我还曾写过一篇的文章,也是以批评的角度去评论她的人生。现在回头看,渺小的不是张爱玲,而是我们。张爱玲和周作人他们骨子里都是哲人,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得是怎样的体悟才能写出这么深刻的文字来呀!现在,我自己一个人静坐在茶室里慢慢品茶胡思乱想,一壶的茶水,忽然就喝出了一丝苦味儿。这是人生的苦和认知的苦,我默默地在心里向苦茶斋主和张爱玲小姐道歉!一个人随波逐流容易,但要活出自己,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夕阳压山,苦茶已残,面对着茶盅里的凉茶苦水,只能暗暗祈祷我的后人们,好好活,活出自己。以四句顺口溜来来结束今天的胡思杂想: 满壶热水刚烧开, 蒸汽氤氲扑面来, 窗外残阳染云絮, 忽然想起苦茶斋。
下午茶 据说,周作人晚年,曾应年轻时的朋友曹聚仁之约,从1960年12月起为香
马金萍爱文学
2025-04-08 23:59: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