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国民党上将卫立煌和家人在香港街头闲逛,听见有人说:“这不是卫立煌吗?”他连忙对家人说:“不要回头,一回头反而被人家认清了。”原来,当时蒋介石所派遣的在香港的特务,一直对卫立煌进行盯梢、监视。 卫立煌父亲虽然并非富裕,但至少家境尚可。 然而,此后父亲因瘟疫去世,留下家庭重担由年长的哥哥承担。 年少的卫立煌逐渐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到反抗清朝的行列中。 在中国第二次革命期间,卫立煌加入了武装力量。 尽管这场革命最终失败,失败之后,他进入了军事学校,学习了更为系统的军事理论,经过三年的磨砺,终于被选入了孙中山的卫队。 在他年轻时,家中的长辈为他安排了两次包办婚姻。 第一任妻子葛氏为父母之命,尽管二人有一子一女,但因瘟疫的肆虐,孩子们不幸早逝,葛氏也不久后去世。 第二任妻子田氏同样是由母亲安排的婚姻,也生下了子女,但不久后他们同样遭遇了疾病的摧残。 卫立煌真正的爱情则出现在他与朱韵珩相遇后。 朱韵珩是卫立煌的情投意合的伴侣。 1927年,他们在圣诞之夜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朱韵珩与宋美龄的深厚友情,使得卫立煌获得了蒋介石的推荐,成功成为了河南省主席。 然而,命运无常,朱韵珩于1939年因病去世。 在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卫立煌的军事才能名列前茅,但他与共产党较为密切的关系却让蒋介石产生了疑虑。 卫立煌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为八路军提供物资支持,甚至公开倡导联共抗敌。 1948年,一份公布的战犯名单中,出现了卫立煌的名字。 对于这份名单的出现,卫立煌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慌。 此时的卫立煌,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完全忠于蒋介石的人。 他深知自己与蒋介石的矛盾已无法化解,而他与红军之间的关系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卫立煌在情势变化后,毫不犹豫地给朱老总写了一封信,请求他在自己面临困境时照顾好自己的母亲。 伟人得知此事后,迅速指示相关部门将卫立煌的母亲保护起来。 早在卫立煌还未正式加入国军之前,便与红军的领导层有着一些交情。 卫立煌与朱老总的相识是在1938年,那时朱老总还没有成为革命阵营的核心人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卫立煌与朱老总同乘一列火车,两人相对而坐。 他本以为朱老总应该是威风凛凛的将领,没想到却是一个朴素、和蔼可亲的普通人。 在日后与红军的战斗中,卫立煌和朱老总有过多次默契配合的经历,尤其是在忻口战役中,卫立煌的坚守和朱老总的后方支援形成了互补。 两人最终成功打破了敌军的防线,红军通过这一战役断了敌方的两条补给线。 随着战局的变化,蒋介石曾试图将东北的战事交由卫立煌负责。 然而,卫立煌不再盲目服从蒋的命令,蒋介石曾多次命令卫立煌调兵支援关键战场,但卫立煌始终未按指令行事。 最终,红军趁机占领了锦州。 蒋介石对卫立煌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开始对其进行软禁,卫立煌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为人。 卫立煌的处境变得愈加困难。在蒋介石决定将他送往台湾时,卫立煌毅然拒绝,并选择脱离国军的监视,携家人前往香港。 然而,香港的生活并不如意,卫立煌依旧时常忧虑着家中母亲的安全。 1949年初,卫立煌决定向红军请求帮助,他通过朱老总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母亲已高龄,且自己目前无法自由行动,希望得到红军的照顾。 朱老总得知信件后,立刻向上级报告,将卫立煌的母亲妥善安置。 卫立煌在1955年与夫人从香港悄然离开,躲避了各方的监视,经过一段时间的辗转,最终安全抵达广州。 这位曾经风光一时的将领,受到了国内政府的热烈欢迎。 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亲自前往迎接。 在香港时,卫立煌常对家人表示,自己始终是一名中国人,最终必定会回到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不顾个人境遇,向国家领导人发送了电报。 卫立煌还参与了1955年国庆大典。 卫立煌的子女中,最为人知的是卫道然。 他在青年时期随父亲南征北战。 虽然卫道然在国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在英国远东航空学院名列前茅,但由于特殊的政治背景,他最终并未从事航空行业。 回国后,他进入了北京市汽修公司。
1950年的一天,国民党上将卫立煌和家人在香港街头闲逛,听见有人说:“这不是卫立
青史如烟啊
2025-04-12 14:15:56
0
阅读: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