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军侦察兵王傅平山在对越反击战中不幸牺牲,遗骨被丧心病狂的越军用水泥浇灌,最后仅仅剩头颅归国。中央在评定功绩时,却遭到某些人的质疑,侦查队队长当场发怒! 1986年,傅平山与他的队员们前往中越边境。 此前,傅平山已多次因出色的表现荣获奖励。 他的体格强健、勇敢果敢。 作为一名副营职参谋,傅平山并未因职务的升高而疏远战斗,而是主动请缨。 这支由838名精英组成的侦察大队,代号“飞虎”。 此时的傅平山更是一个丈夫和父亲。 临行前,他与妻子于燕萍合影留念,依依惜别。 于燕萍,同样是一名军人,深知丈夫的选择。 在赴战区后,傅平山所在的侦察大队被编入成都军区第12侦察大队。 侦察兵的职责是深入敌后,获取敌军的情报,并迅速传递回我方。 1986年,经过长时间的侦察,傅平山的队伍终于获得了情报:越军驻扎在大黑山一带,每天会有一名士兵定时去水渠打水。 傅平山决定亲自带队前往,计划捕获这名越兵。 于是,他带领七人小队迅速出发,目标直指大黑山的水渠。 在计划顺利进行之时,小队成功抓住了那名打水的越兵,敌人却迅速得到了消息,数百名越军紧急出动,将傅平山的小队包围。 事后证明,越南一名农妇在听到小兵的挣扎声后,迅速将信息传递给了越军。 傅平山意识到局势已无可挽回。 为了保护队员,他果断指挥小队进行突围,并掩护战友撤离。 傅平山自己则带领一部分队员坚持抵抗。 傅平山凭借过硬的战斗素养,在山林间穿行。 在这段与敌军的周旋过程中,傅平山仅携带一支67式微声手枪、七发子弹和两颗手雷,单枪匹马地将敌军拉入他精心布置的雷区。 尽管周围不断传来敌人的哀嚎声,但他依然冷静沉着。 傅平山的冷静让敌人深感不安,甚至一度认为他有可能逃脱。 然而,就在敌军几乎放弃时,傅平山却突然返回。 他的返回是由于在小队撤离的过程中,两名重要战友不见了踪影。 傅平山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进入敌方阵地,试图寻找失踪的副大队长和警卫员。 在此过程中,敌军愈加疯狂地展开追击。 经过多日的逃亡,傅平山的体力逐渐消耗殆尽。 1987年,傅平山被敌军围困于一个小山头。 尽管胜利在望,敌军依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试图让傅平山投降。 面对敌军的劝降,傅平山毫不动摇,他用仅剩的两颗子弹打伤了两名敌军士兵。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敌军将领,敌军投掷了多枚手榴弹,傅平山在此激烈战斗中英勇牺牲。 无数战友为了纪念他的英勇与奉献,誓言要继续前行。 然而,傅平山的遗体却没有得到安葬。 他的尸体在越军的极端行动下被浇筑进了水泥之中,只有头部露出。 直到1989年,中越战争终于结束,傅平山的遗体在经过多方努力后被转运回国。 遗体已经因水泥的浸泡而严重腐烂,且无法完整取出。 他的妻子于燕萍。她在失去丈夫的同时,独自抚养孩子们成长。 尽管上级提出为她提供特殊照顾,她坚决婉拒。 为了让年迈的婆婆不再为丧子之痛而心碎,于燕平决定每个月,她都以傅平山的名义给婆婆写信,内容总是充满着“傅平山”的工作动态,有时讲述他的工作任务,有时提及他在部队中的表现。 这些信件是她用心编织的假象。 与此同时,於燕平依然坚持每月带着女儿去看望婆婆。 她也让女儿从小懂得如何体贴长辈、如何承担责任。 在部队医院工作多年来,她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步从一名普通军医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并最终获得了大校警衔。 在许多人劝她重新组建家庭时,於燕平总是坚守自己的诺言,不再婚。 中越战争还有很多战士像傅平山一样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1984年到1989年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长达五年的轮战。 各参战部队先后进入战斗,包括兰州军区的47军、沈阳军区的16军和23军等。 这段时间里,双方交战惨烈,我军共消灭了越军约11700人,并伤害了2万多名敌军。 而我军的伤亡人数约为2190人。 特别是在济南军区参与的战斗中,由于敌人出其不意的突袭,最初出现了较大损失,但迅速吸取经验后,我军调整了战术,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直到1993年,中央军委宣布结束老山地区的防御作战,我军逐步转入正常防守模式。
1987年,我军侦察兵王傅平山在对越反击战中不幸牺牲,遗骨被丧心病狂的越军用水泥
青史如烟啊
2025-04-12 13:57:03
0
阅读:189
顺其自然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