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食韵——文献中的近代上海饮食乡味:移民浪潮下的帮口食肆1843年上海开埠后,

历史文献驿站 2025-05-30 13:26:39

海上食韵——文献中的近代上海饮食乡味:移民浪潮下的帮口食肆

1843年上海开埠后,万商云集,饮食业迅速发展。开埠之初,五芳斋、同治老正兴、杏花楼等本帮老店相继开业,与德兴馆、茶顺馆(老饭店)一道,构筑起海派美食的最早坐标。此后,各地名厨纷纷入沪,八方风味竞相登场:徽菜有其萃楼、大富贵,太湖船菜有大加利、大鸿运,广帮则有杏花楼、新雅、大三元;宁波的甬江状元楼、川帮的大雅楼、京味的会宾楼、豫菜的梁园致美楼,以及清真名店洪长兴、素斋功德林等名肆相继涌现,共同促进了上海餐饮业的多元化发展,勾勒出一幅繁华的海派食事图景。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餐饮业已形成涵盖京、广、川、扬等十六大地方风味的完整体系,充分展现出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特有的多元饮食文化生态。

图1-3:1919年《上海指南》

图4:1885年的杏花楼广告

图5:雪园老正兴馆开幕广告

0 阅读:0
历史文献驿站

历史文献驿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