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军统少将周镐,忽然人间蒸发,妻子以为他已远赴台湾,可谁曾想丈夫早已在1949年遭到秘密处决。十六载春秋流转,妻子凭一本泛黄的日记,揭开了一个军统少将16年的秘密,为亡夫讨回了迟来的公道。[凝视] 1965年冬天,当周镐的妻子吴雪亚把这本日记交给上海市政府时,没人想到这会改写一个人的历史定论。 1949年4月,南京即将解放的前夜,在国民党保密局的看守所里,一个戴着手铐的男人在昏暗的油灯下写着什么。他就是周镐,军统南京站少将站长,此时却面临死刑。 1933年他还是十九路军的一个排长,跟着蔡廷锴在福建搞“反蒋抗日”,兵败后被抓,在审讯室里遇到了黄埔同学王天木。老同学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枪毙,要么加入军统。 为了活命,周镐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他在军统的生涯,代号“寒梅”。表面上看,他就是戴笠手下的一员大将,专门负责渗透日伪政权。 1943年春天,周镐在南京以治胃病为名,秘密见了中共地下党员徐楚光。这次会面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从那以后,这个军统少将开始干起了双面间谍的活儿,白天他是汪伪政府的秘书,晚上却偷偷给新四军送药品和情报。他发展的情报网甚至渗透到了日军司令部。 1946年的一个深夜,周镐被神秘接走,回来时满身酒味,却抱着妻子说“这辈子总算做了件干净事”。后来才知道,那晚他在梅园新村秘密入了党,从此有了新代号“钟山”。 一个军统少将,竟然成了中共特别党员,这在当时简直不可思议。 1948年,周镐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策反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可惜行动败露,他被当作“贪污犯”判了死刑。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实际上蒋介石早就怀疑他通共了。 1949年1月,南京城头的青天白日旗还没被扯下时,周镐已经在看守所里写下了最后的日记。他给妻子留言说:“若见徐先生,可说梅花已谢,但果实尚青。” 21天后,南京解放了。但周镐已经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更让人心酸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他的军统身份,周镐被定为“叛徒”,家属都不敢提起他的名字。吴雪亚独自承受着丧夫之痛和外界的冷眼,日子过得艰难无比。 直到1965年,吴雪亚实在忍不下去了,她翻出了周镐生前藏在棉袄夹层里的那本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真实身份和秘密活动。 这本日记成了关键证据,经过三年调查,1968年民政部正式追认周镐为革命烈士。一个被误解了19年的英雄,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当年签署处决令的那个保密局处长,80年代在台北临终前对子女说:“南京那个总写日记的周组长,其实该得青天白日章的。”这句话从侧面证明,连敌人都知道周镐不是简单的叛徒。 2015年清明节,94岁的吴雪亚颤颤巍巍地把一束白菊花放在雨花台烈士碑前。碑文上新增的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周镐(1910—1949),中共特别党员,隐蔽战线英雄。” 风吹过梅岗,老人手中还握着那张1951年的旧报纸,上面有条不起眼的小消息:“原国民党军统人员周镐系遭反动派杀害。”短短一行字,道尽了一个双面间谍的悲壮人生。 这个故事让人感慨万千,一个人的真实身份可能被历史误解几十年,但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周镐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信仰,也告诉我们历史比小说更精彩。 那本救了周镐名誉的日记,现在就陈列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每年都有无数人去看它,感受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如果当年吴雪亚没有勇气拿出那本日记,周镐是不是会永远背着“叛徒”的骂名? 信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从军统少将到中共特别党员——追忆我的父亲周镐
1948年,军统少将周镐,忽然人间蒸发,妻子以为他已远赴台湾,可谁曾想丈夫早已在
优优谈过去
2025-07-12 11:49: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