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河北一村子组织看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看着看着,一个老人在听到电

如梦菲记 2025-07-15 10:53:30

1997年,河北一村子组织看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看着看着,一个老人在听到电影中人物的名字后,忽然激动地发现,那是他哥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初春,河北安国市石佛镇的一个普通村子,夜色刚刚降临,村里的大院里亮起了一块临时搭建的银幕。   雪后的地面还有些湿冷,院子里铺满了鞭炮纸屑,村民们从家里搬来木凳,裹着厚棉衣,三三两两地围坐在银幕前。   那一天村里放映的电影叫《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对村里人来说,这样的放映并不常见,大家早早吃完饭,等着电影开始。   影片讲到朝鲜战场时,枪炮声从简陋的音响里传出来,寒风里也能让人心头一紧,银幕上出现了志愿军指挥部的画面,一个年轻的参谋正伏在地图前写作战命令,旁边有人提醒他家乡在哪儿,他说起了自己的家乡和怀孕的妻子。   人群中有个老人忽然全身一震,那张脸他认得,那是他几十年前送别的哥哥高瑞欣,老人叫高子刚,他猛地从板凳上站起来,双手颤抖,泪水瞬间涌出来。   高子刚的哥哥高瑞欣,1927年出生在河北安国市石佛镇高街村,少年时读书成绩优异,十四岁参加了革命,后来被调入冀中军区的学校,又随部队转往延安,十七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彭德怀组建西北野战军,他被调到身边做作战参谋,负责起草电报、整理作战计划。   1950年初,他从兰州部队被调往彭德怀的指挥部,那一年二月他回家探亲,穿着借来的军装和李翠英结婚,婚礼简单而匆忙,几天后两人便一起返回兰州。   同年秋天,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高瑞欣跟随部队进入朝鲜,进入司令部负责作战方案的整理。   1950年11月25日,美军轰炸机突然投下凝固汽油弹,志愿军司令部瞬间陷入火海,他和毛岸英一起在作战室里牺牲,那时他年仅二十三岁。   十七天后,他的女儿出生在兰州,部队为了不让刚刚生产的妻子受到打击,暂时没有把噩耗告诉她,几个月后,部队才发来《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从那以后,李翠英独自抚养孩子,家人对孩子隐瞒了亲生父亲的事情。   高子刚在家乡务农,日子艰苦,但一直记得自己是烈士家属,父母年老体弱,都是他一人照顾,他不知道哥哥有过一个孩子,这件事被尘封了几十年,电影散场后,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他找到村里的亲戚打听,又拿着烈士证明去问当年的战友是否有印象,几乎跑遍了周围的亲戚家。   他想起嫂子李翠英是本村人,便想方设法寻找她的消息,李翠英后来改嫁,带着女儿在兰州生活,村里的亲戚也不清楚具体情况,寻亲的路一时陷入僵局。   高子刚没有放弃,他去找了在外地工作的堂妹高秋荣,请她帮忙查找,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李翠英的娘家侄女李宽心,才知道李翠英这些年生活安稳,女儿已经长大成人。   李宽心告诉他,李翠英的女儿叫杨彦坤,从小跟着继父姓,她工作在兰州,一直不知道亲生父亲是谁。   那一年春末,高子刚终于拿到了杨彦坤的联系方式,他拨出电话,手都在抖,杨彦坤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她回想起母亲平时偶尔流露出的复杂神情,很多细节一下子明白了。   几天后,她去问母亲,母亲把多年埋在心底的故事告诉了她,杨彦坤含着泪,把电话打回给高子刚,电话那头的高子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抹着眼泪,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1997年四月,杨彦坤和继父杨守信、母亲李翠英一起回到河北老家,村口那条老路,她的父亲曾经从这里走向战场,高子刚早早就在村口等着,老人走上前,紧紧握住了侄女的手,眼泪不停流。   杨彦坤站在刻着“高瑞欣”名字的烈士纪念碑前,双手抚摸着那冰冷的石碑,久久不肯离开,高子刚把自己珍藏了四十多年的烈士证交到她手里,油纸包里那张泛黄的纸,见证着兄长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那一天,村里的人都来看这场团聚,老人和中年人都静静站着,默默注视着这一家人的相认,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烈士碑上,风把旌旗轻轻吹动。   这个被尘封近半个世纪的秘密,就这样在一场电影之后慢慢被揭开,英雄的故事在家乡重新被人们记起,父亲的名字被女儿重新记住,血脉在此刻重新连结。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被瞒身世46年:我的父亲同毛岸英一起牺牲了——文汇网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