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一男子在得知毛主席去世后,拿着剪刀就直冲毛主席的房间,来到毛主席身旁后,他却一滴眼泪都没有,接下来的一个举动,让毛主席身旁这些人泪流满面,这个人究竟是谁? 说起这个人,他叫周福明,一个地地道道的江苏扬州人。别看他是个普通理发师,手艺可不简单,细腻又扎实。1959年,他才24岁,就因为技术过硬被选去杭州给毛主席理发。那是毛主席66岁生日,周福明第一次见到这位伟人,心里紧张得不行。毛主席穿着睡衣,笑呵呵地跟他握手,那一刻他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从那天起,他跟毛主席的缘分算是结下了。 1960年,周福明被调到北京,正式成了毛主席的专职理发师。从此,他在北京扎下了根,一干就是17年。这17年里,他给毛主席理了1800多次头发,平均一个月得有8、9次。他不光是个理发师,还得兼顾贴身卫士的活儿,毛主席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理发这事看着简单,可对周福明来说,每次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毛主席头发硬,他得先用热毛巾软化,再拿木梳慢慢梳理;剃须时还得小心毛主席下巴上的痣,动作轻得像在绣花。 毛主席挺喜欢周福明的稳当和细致,有时候一边批文件一边让他理发,偶尔还聊上几句。周福明也从最初的紧张,慢慢变成了习惯。他不爱多说话,但干活从不含糊,毛主席信任他,他也拿这份信任当命根子。有次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额头冒汗,有人推他去擦,他刚靠近就被毛主席轻轻挡开,意思是公开场合别太张扬。周福明记住了,从那以后更懂得拿捏分寸。 周福明跟毛主席的相处,其实特别接地气,没啥花里胡哨的东西。他就是个老实人,干活踏实,心思细腻。17年下来,他对毛主席的习惯了如指掌。比如毛主席头发长了,他能一眼看出该修哪儿;毛主席忙起来不爱挪窝,他就得随时准备好工具,站旁边等着。毛主席有时候开玩笑说他手艺好,他也就憨憨地笑笑,没多接话。 这17年,他不光是理发,还见证了毛主席的很多日常。毛主席批文件时,他在一旁站着;毛主席外出视察,他也跟在后面。时间久了,他跟毛主席之间有了种说不出的默契。毛主席对他挺放心,他也拿这份信任当回事,从没想过偷懒或者敷衍。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总说:“能给主席干活,不累。”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去世,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悲痛里。中南海的气氛更不用说,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周福明那时候已经41岁了,接到通知让他去给毛主席整理遗容。他凌晨三点赶到,带着理发工具走进房间。守卫认识他,没拦着。他走到毛主席遗体旁,低头看着那张熟悉的脸,没哭也没说话,就那么静静地站了一会儿。 然后,他拿出了剪刀。动作慢得像在完成一个仪式,他剪下了毛主席的一缕头发。那一刻,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见剪刀的响声。他把头发捧在手里,看了看,小心收好。周围的人愣住了,有人忍不住哭出声,有人泪水止不住地流。这不是不敬,而是周福明用自己的方式,跟这位他服务了17年的领袖告别。之后,他又用老手艺给毛主席整理了遗容,确保一切都妥帖,才默默退到一边。 这一幕后来传开了,有人感动,有人疑惑。可对周福明来说,这不过是17年相处的一个句号。他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该做点什么。那缕头发,他后来一直保存着,没拿出去炫耀,也没多说啥,只是当作一份念想。 毛主席去世后,周福明的日子没停下来。他被调到中央警卫局办公室,继续干活。后来还负责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管理,守着那些老物件。他有时候会跟来参观的人讲讲过去的事,比如第一次给毛主席理发的紧张劲儿,或者毛主席随口夸他的那几句话。他讲得朴实,没啥大道理,可听的人总能感受到那份真。 晚年,周福明身体不太好了,可他还是没闲着。有一回,他在活动上拿着一张老照片,给年轻人讲毛主席批文件时他在旁边理发的场景。他声音不高,可眼里有光,好像那些日子就在昨天。2022年4月4日,他在北京去世,87岁。他走的时候,没啥轰轰烈烈的事,可他留下的故事,却让人忘不了。
1976年9月9日,一男子在得知毛主席去世后,拿着剪刀就直冲毛主席的房间,来到毛
文山聊武器
2025-07-15 19:24:50
0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