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于凤至浑身插满了管子,她的女儿抱着她哽咽:能不能再等等。能不能再等等。 于凤至,1897年出生在吉林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她爹于文斗是个生意人,家里条件不错,算得上地方上的望族。小时候的于凤至聪明伶俐,长得也好看,家里没让她裹脚,还送她去念书,这在当时挺少见。她18岁那年,经人说媒嫁给了张学良。那时候张学良才刚20出头,是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年轻气盛,前途无量。两人的结合,既是家族联姻,也是那个年代常见的门当户对。 结婚后,于凤至很快适应了张家的生活。她不是那种只会待在家里的太太,而是帮着张学良处理不少事。张作霖对这个儿媳妇挺满意,觉得她有脑子,能管家。1921年,她生下长子张闾琳,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家庭看着挺圆满。可谁也没想到,这只是她人生风雨前的短暂平静。 20世纪初的中国,军阀混战,局势乱得像一锅粥。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接手东北军,成了“少帅”。于凤至作为他的妻子,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她得管家、带娃,还得应付各种社交场面。张学良忙着军政大事,家里的事基本都扔给了她。她从没抱怨过,默默撑着这个家。 可就在这时候,赵一荻出现了。这个比于凤至小12岁的女人,后来成了张学良生命里绕不开的人。赵一荻是天津一个富商的女儿,年轻漂亮,性格活泼,跟于凤至完全不一样。她和张学良1928年认识,没多久就公开同居了。这事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于凤至脸上挂不住,心里肯定也不好受。但她没闹,没跟张学良撕破脸,反而选择忍下来,继续当好“少帅夫人”的角色。 有人说她这是懦弱,可换个角度想想,那个年代的女人,能有多少选择?离婚在当时是天大的丑闻,家里还有四个孩子,她要是走了,孩子怎么办?再说了,张学良在外头打仗管事,她得给他留个安稳的后方。这种隐忍,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为了逼蒋介石抗日,扣了人家一把。这事震动全国,可结局却苦了他自己。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从此失去了自由。于凤至带着孩子,跟他一起开始了漫长的囚禁生活。从东北到南京,再到贵州、台湾,她一直陪着。 软禁日子不好过,家里开销全靠她变卖首饰、房产撑着。张学良被关着,心情也不好,有时候脾气上来,于凤至还得哄着他。她从没觉得自己有多苦,反而觉得能陪着丈夫就是最大的安慰。可这时候,赵一荻也跟来了,还跟张学良住一块儿。于凤至还是没翻脸,甚至跟赵一荻处得跟姐妹似的。这种大度,一般人真学不来。 1940年,于凤至查出得了乳腺癌。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她在美国动了手术,切了左胸。这病后来反复发作,折磨了她几十年。她没跟张学良说太多,怕他担心,自己扛着。1957年,孩子们都大了,她决定去美国治病,顺便照顾在那儿读书的儿女。 离开前,她跟张学良说:“我去美国,你好好照顾自己。”这话听着简单,可谁都知道,她这一走,可能就回不来了。果然,她去了美国后,跟张学良就再没生活在一起。赵一荻留在了台湾,陪着张学良度过了后半生。于凤至在美国,一个人带着病,操心孩子,还要打听国内的消息。她从没埋怨过谁,信佛,吃斋,日子过得平静又孤单。 1990年,于凤至的病情恶化,住进了洛杉矶的医院。她浑身插满管子,瘦得不成样子,靠机器维持生命。女儿张闾瑛守在床边,眼看着妈妈受罪,心里难受得不行。那句“能不能再等等”,是她对母亲最后的恳求。于凤至等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张学良,可他远在台湾,早就回不来;也有人说是她放不下的儿女,毕竟她为他们操了一辈子心。 3月20日,于凤至去世,享年93岁。她走得安静,没留下什么遗言。遗体火化后,骨灰被带回东北老家安葬,算是落叶归根。
1990年,于凤至浑身插满了管子,她的女儿抱着她哽咽:能不能再等等。能不能再等等
文山聊武器
2025-07-15 19:24: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