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有个大姐,快60岁了,总看她采买的蔬菜很少,后来聊天才知道,她儿子在北京上班
钟旭尧阿
2025-07-21 12:06:09
小区有个大姐,快60岁了,总看她采买的蔬菜很少,后来聊天才知道,她儿子在北京上班,年薪近百万,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可她一点都不开心,说过年的时候回来了三天,平时根本见不着,一打电话就是在忙。
大姐姓刘,我们都叫她刘姨,退休前是中学的图书管理员,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她的日子过得极其简单,每天早上在小区散步,上午去菜市场买一把青菜、两块豆腐,下午坐在楼下的长椅上织毛衣,傍晚就着夕阳做一顿简单的晚饭。邻居们都羡慕她养了个有出息的儿子,她却总摇头:“再出息有啥用?一年到头见不着面,跟没养似的。”
去年冬天特别冷,刘姨在楼下摔了一跤,崴了脚踝,肿得老高。她不想麻烦儿子,自己拄着拐杖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需要卧床休养两周。她每天自己煮面条、热剩饭,有次我路过她家,听见她在电话里说:“妈没事,就是小感冒,你忙你的,不用回来。”挂了电话,她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叹了口气,眼圈红红的。
我把这事告诉了对门的张阿姨,张阿姨心疼她,每天给她送些热乎饭菜。刘姨过意不去,非要给钱,张阿姨说:“远亲不如近邻,你儿子不在身边,我们不帮你谁帮你?”那段时间,小区里的邻居们轮流帮她买菜、倒垃圾,刘姨常说:“我这儿子还不如邻居管用。”
开春后,刘姨的儿子张明回来看她,开着辆豪华轿车,穿着名牌西装,给她买了一堆保健品和新衣服。邻居们都围过来看热闹,夸张明有孝心,刘姨却没怎么笑,只是忙着给儿子做饭。张明吃饭时一直看手机,时不时回消息,刘姨想跟他说说话,他总说:“妈,我这项目正关键,忙完这阵就陪你。”结果第二天一早就匆匆回了北京。
他走后,刘姨看着一屋子没拆封的礼物,跟我说:“这些东西我都用不上,我就想让他陪我吃顿饭,听我说说话,比啥都强。”她从柜子里翻出一个旧相册,里面全是张明小时候的照片,“你看他小时候多黏人,放学就跟在我屁股后面,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再也不回头了。”
转折发生在去年夏天。张明在公司体检时查出高血压,医生说他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让他必须注意休息。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健康,也想起了母亲孤单的样子。有天晚上他给刘姨打电话,聊了很久,第一次听母亲说起摔跤的事,挂了电话,这个在商场上从不落泪的男人,竟然哭了。
没过多久,张明突然回了老家,说要在本地开分公司。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很惊讶,刘姨更是不敢相信:“你北京的工作不要了?”张明笑着说:“工作哪有妈重要?我想通了,钱什么时候都能赚,可妈就一个,我不能等失去了才后悔。”
张明租了间办公室,把刘姨也接了过去,让她在公司帮忙收发文件、浇浇花草。刘姨每天跟着儿子上班,中午一起在食堂吃饭,晚上母子俩散步回家,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她脸上的笑容多了,买菜时也开始买儿子爱吃的排骨和海鲜,再也不是以前那副孤单的样子。
有次我去他们公司办事,看见张明正在给刘姨揉肩膀,嘴里说:“妈,今天累不累?晚上想吃啥我给你做。”刘姨笑着捶他一下:“就你嘴甜,快去忙你的吧。”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母子俩的身影特别温暖。
现在小区里的邻居们都说刘姨苦尽甘来了,她却总说:“不是孩子没孝心,是他以前没明白,老人要的不是钱,是陪伴。”张明也常跟人说:“以前总觉得给我妈钱就是孝顺,现在才知道,她需要的是有人说话,有人陪她吃饭,这些比多少钱都重要。”
今年春节,张明带着刘姨去三亚过年,拍了很多照片发在朋友圈,照片里的刘姨笑得像个孩子。回来后,她把照片洗出来贴满了客厅,见人就说:“我儿子带我看海了,海水蓝得像宝石。”那种骄傲和幸福,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是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从来都不是“年薪百万”的光环,而是疲惫时能说说话,生病时有人递杯水,过年时能围坐在一起吃顿热饭。就像刘姨常说的:“金山银山不如儿女在身边,日子过得热热闹闹,比啥都强。”看着他们母子俩如今的样子,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成功,不仅是事业有成,更是能兼顾亲情,让爱你的人不孤单。
1
阅读:4885
用户10xxx24
找不到钱在一起,大眼瞪小眼,反正生活就是取舍,有这样就不可能要那样。
用户12xxx01
终归是别人家的孩子……
梅歌
世上只有瓜连籽,哪有籽连瓜?
用户12xxx93
我爸老朋友的儿子在美国,他现在在廉价养老院
峰峰
我妈患阿尔兹海默症。在我爸去世后,正好单位裁人,我拿了补偿金后,选择照顾我妈。照顾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家属真的是很痛苦的,但是金钱在亲情面前,我还是选择了亲情。人生不过是个过程,妈妈养育了我,我当然不能抛弃她。我妈有三个孩子,只有我一个尽心尽力照顾她,虽然他们也出了力,相对来说,贴身照顾的最辛苦,但愿他们能理解并感恩弟弟的不易,家和万事兴,金钱重要,亲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