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三国演义》拍摄时,54岁的魏宗万饰演“司马懿”,他看到饰演“诸葛亮”的唐国强就很生气。于是他找到导演抱怨:“为什么唐国强天天坐在木车这么舒服?我都54岁了还要天天骑马?” 魏宗万1938年出生在上海,祖籍浙江余姚,从小就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少年时,他在上海南洋模范初中读书,成绩平平,但对表演有种说不清的喜欢。17岁那年,他进了上海汽轮机厂,当了个钳工,每天跟机器零件打交道,生活平淡得像白开水。可他闲不下来,加入了工厂的戏剧小组,站上小舞台,演些小角色,观众的掌声让他第一次觉得,表演可能是条路。 1959年,他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了四年,练就了一身扎实的表演功底。毕业后,他进了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话剧,跑龙套,啥角色都接,慢慢磨出了经验。80年代,他开始拍电影,1983年的《一个和八个》让他第一次在大银幕上露脸,虽然是个小角色,但那股子真诚劲儿让人记住他。1993年,他在《三毛从军记》里演“老鬼”,滑稽又带点心酸,拿下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算是正式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 1994年,央视要拍《三国演义》,这可是个大项目,投资1.7亿,导演王扶林带着五位国内顶尖导演,选角严得像过筛子。七大主演,得六位导演全点头才能定,竞争激烈得不行。魏宗万被相中演司马懿,可不是一帆风顺。导演组一开始愁得不行,试镜的演员不是太年轻,就是演技不够,要不就气质不对。 选角导演张纪中翻历史资料时,看到一幅司马懿的画像,瘦高个,眼神深邃,脑子里蹦出魏宗万的名字。他赶紧把魏宗万的定妆照拿给王扶林看,王扶林一看就乐了,说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司马懿吗?张纪中给魏宗万打电话,邀他来试镜。魏宗万一听,头摇得像拨浪鼓,说自己演惯了老实人,司马懿这老谋深算的角色,怕是演不下来。张纪中不死心,带着画像跑到魏宗万家,给他看那幅画,说:“你瞧瞧,司马懿跟你长得太像了,这角色非你不可!”魏宗万一看画像,还真有点像,犹豫再三,决定试试。他到剧组一试镜,穿上戏服往镜头前一站,导演组全拍手叫好,当场拍板定了。 魏宗万接下角色后,下了狠功夫。他把《三国演义》原著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还找了历史专家聊司马懿的性格和背景,笔记记了厚厚一本。他知道,司马懿不是简单的反派,这人狡猾、隐忍,还得有点枭雄的气场,演不好就容易扁平化。拍戏时,他54岁,年纪不小了,体力跟不上,尤其是骑马的戏份,特别吃力。 片场在横店,条件简陋,尘土飞扬,魏宗万得穿着厚重的盔甲,爬上马背,拍完一场戏下来,腰酸腿疼,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有一场追击戏,马跑得太快,他差点被甩下来,吓出一身冷汗。可他咬牙坚持,尽量不用替身,力求每场戏都真实。反观唐国强,演诸葛亮,42岁,正当壮年,戏份里多是坐在四轮车上,手持羽扇,指挥若定,拍完还能喝口茶歇口气。魏宗万看在眼里,难免有点不平衡。他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还得这么折腾,而唐国强比他小12岁,却舒舒服服地坐着,差别也太大了。 于是,魏宗万找了个空档,跑到导演王扶林那儿去“诉苦”。他直截了当地说,自己都54岁了,天天骑马太累,而唐国强坐在木车上多轻松,这待遇也太不公平了。王扶林听完,乐了,拍着魏宗万的肩膀说,骑马才显得他文武全才,司马懿可是能带兵打仗的统帅,这马背上的气势,不是谁都能比的。这话说得巧,既给了魏宗万面子,又让他觉得自己的辛苦有价值。魏宗万一听,气消了大半,咧嘴笑了,回头又精神抖擞地去拍戏。这事在剧组传开,大家都觉得魏宗万这老头挺可爱,敬业又有点孩子气。 这场小风波过后,魏宗万拍得更认真了。他不再抱怨骑马的辛苦,还主动要求加一些动作戏,想让司马懿的形象更饱满。有一场高平陵之变的戏,他站在山坡上,穿着黑袍,目光冷峻,拍完导演组都鼓掌,说这司马懿演得太到位了。1994年,《三国演义》播出后,火遍全国,收视率高达47%,还传到日本、东南亚,观众反响热烈。魏宗万的司马懿让人眼前一亮,阴鸷中带着沉稳,狡诈却不夸张,成了剧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他也因此打开了戏路,接到更多复杂角色的邀约。 1998年,他在《水浒传》里演高俅,阴险毒辣的形象又让人印象深刻。晚年,他拍戏少了,更多时间待在上海的家里,翻看老照片,回忆拍戏的日子。2014年,他在《爱情公寓4》客串了个小角色,依然认真对待每个镜头。2015年,魏宗万因病去世,享年77岁。他用一辈子诠释了演员的敬业,留下的角色成了中国影视史的经典。
1994年,《三国演义》拍摄时,54岁的魏宗万饰演“司马懿”,他看到饰演“诸葛亮
小史论过去
2025-07-21 20:54:5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