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山前线,我军战士李谋仁,被3个越南特工用石块打晕,拖往越方。拖行不到

趣史小研究 2025-08-17 00:31:29

1986年老山前线,我军战士李谋仁,被3个越南特工用石块打晕,拖往越方。拖行不到10米,李谋仁陡然清醒,却无法挣脱,又不愿当俘虏,随即朝我方大喊:“同志们,我被敌人抓住了,快打死我! 1986年,云南老山。那地方,去过的老兵都叫它“绞肉机”。咱们的战士,就窝在一种叫“猫耳洞”的土坑里。那洞,矮的只能爬,潮得能拧出水,人在里面泡久了,皮肤都发白、溃烂。吃的呢?压缩饼干,再就着雨水往下咽。李谋仁所在的连队,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守了一百多天。换你我,可能三天就疯了。 就是在这种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地方,你最大的敌人,除了对面的枪炮,还有被俘虏的恐惧。 可能有人会说,我军不是一直优待俘虏吗?没错,我们是仁义之师。但你不能用我们的标准,去丈量对手的底线。当年越南人是怎么对待我们被俘人员的?这事儿,我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战争结束后,双方交换战俘。我方送还的越军战俘,个个面色红润,身体结实。而我们接回来的同胞,几乎人人骨瘦如柴,身上带着伤,眼神里都是惊恐。他们经历了什么? 根据后来被俘人员,比如原118团的汪斌副指导员的回忆,那根本不是人过的日子。电刑是家常便饭,用铁夹子夹住你身体最敏感的部位,通上电,直到你昏死过去。醒了,接着审。吃的呢?一天一顿米饭,上面飘着几根空心菜,更多的时候,就是啃木薯。那玩意儿,咱们现在拿来喂猪都嫌没营养。 更歹毒的是精神折磨。他们会逼着你念稿子录音,对着我方阵地广播:“我被俘了,这里很好,你们别再打了……”企图瓦解我军的意志。六个被俘的战友关在一起,实在受不了,策划了一次逃跑。跑了两个晚上,被抓了回去,一顿毒打,其中一位河南洛阳的战友,当场就被活活打死了。 回头想想李谋仁。他当时面临的是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活地狱。所以,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正被三个越南特工拖向深渊时,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等待他的,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折磨和侮辱。 他无法挣脱,距离我方阵地不到30米。这短短的30米,是生与死的距离,更是尊严和屈辱的界线。 他没有丝毫犹豫,用尽全身力气,朝着战友的方向,喊出了那句震天动地的:“同志们,我被敌人抓住了,快打死我!” 阵地上的机枪手王强,枪口已经对准了那边。可他无论如何也扣不下扳机。那是自己的兄弟啊!看着李谋仁被敌人用枪托、用石头猛砸,听着他一遍遍地嘶吼,王强这个硬汉,泪水糊满了双眼。 李谋仁见战友迟迟不开枪,他明白了。他不想成为敌人的人质,更不想让战友背负一辈子的心理包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来自陕西旬阳的汉子,做出了最刚烈的选择。他挣扎着,拉响了藏在身上的“光荣弹”。 一声巨响,火光冲天。他和那三个越南特工,同归于尽。 李谋仁,是我部换防老山后,牺牲的第一位烈士。他用生命,践行了“宁死不当俘虏”的誓言。 这种选择,在当时的老山前线,不是个例。有个叫马占福的战士,肚子被炸开,肠子都流出来了,他用手把肠子塞回去,抱着炸药包就冲进了敌群。还有一个叫李海欣的烈士,才18岁,被敌人包围,他毫不犹豫地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时间一晃,快40年了。 2020年,当年的老战友聚会,已经白发苍苍的机枪手王强,还朝着南方的方向,长跪不起,痛哭着给李谋仁道歉。这份愧疚,他背了一辈子。 如今我们再去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960多位在南疆牺牲的英烈。李谋仁的战友,那个18岁的李海欣,他的墓前,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啤酒瓶。这些年,战友们、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们一样听着他们故事长大的人,去看他的时候,已经不只是献一束花了。大家会带上一瓶酒,点上一根烟,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跟他说说现在的生活。 聊李谋仁,是为了记住一种精神。记住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一个中国军人所能爆发出的血性和风骨。这种精神,是刻在我们民族骨子里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到了关键时刻,总会有人挺身而出。

0 阅读:0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