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教授那句“国有资产是几千万先烈用命换来的,是全民所有的。如今你要私有化,要

微笑着前行 2025-09-30 16:24:49

温铁军教授那句“国有资产是几千万先烈用命换来的,是全民所有的。如今你要私有化,要据为己有,那好,你把命还给人家!”振聋发聩,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国有资产的本质和其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 好多人都议论国有资产到底改不改,但听到温铁军一句话就像一记当头棒喝。这种“当头棒喝”的力量,源于他对国有资产历史根源的深刻阐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公营经济,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五”计划建立的重工业体系,国有资产的每一分积累都与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进程紧密绑定,并非单纯的经济资源,更承载着几千万先烈为国家主权完整、人民共同利益牺牲的价值。 说实在,提“私有化”早不是新话题,喊的人想简单把国企、公共资源全部让利给私人管,可这话一出来就让人坐不住。这些主张“全部让利”的声音,往往只聚焦于部分国企在市场化竞争中出现的短期效率问题,却忽略了国有资产在保障民生、稳定经济大局中的核心作用。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等重大危机中,国企始终是承担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础民生供应的主力军,这种“不计短期利润、优先服务公共利益”的属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有资本难以替代的。 过去几年里,有声音认为国企没效率,花钱慢,不如私有干得利索。这种观点存在明显的片面性,因为它混淆了“效率”的评价标准——若仅以短期盈利衡量,部分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国企(如偏远地区电网建设、乡村公路养护)确实可能收益较低,但这类投入是保障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成本。温铁军在《八次危机》中曾以数据佐证,改革开放以来,国企不仅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税收,更通过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仅“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级工程,就为沿线数亿民众和无数民营企业创造了发展条件。 更关键的是,温铁军强调的“全民所有”并非抽象概念,而是有明确制度支撑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资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其收益最终用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科技创新等全民共享领域。从教育领域的义务教育设施投入,到医疗领域的公立医院建设,再到养老领域的社保基金补充,国有资产的收益始终在反哺民生,这正是“全民所有”的具体体现。 那些主张国有资产私有化的言论,往往回避了“资产归属与民生福祉的关联”这一核心问题。历史已经证明,20世纪90年代部分国家推行的大规模国有资产私有化,不仅导致了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更引发了物价飞涨、公共服务断档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中国坚持的“国企改革”,始终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服务国家战略”为方向,绝非简单的“私有化”,而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等方式,让国企更好地兼顾公益属性与市场竞争力。 温铁军的言论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本质上是因为他戳中了大众对“共同利益被侵蚀”的担忧,也厘清了国有资产与国家、人民之间的根本联系。国有资产的改革可以探讨,但任何方案都必须坚守“全民所有”的底线,因为这是几千万先烈用生命捍卫的成果,更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