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气不是装出来的, 而是面对的困难时的格局。 被限高消费,没有被骂的估计也就王健

微笑着前行 2025-09-30 16:24:51

阔气不是装出来的, 而是面对的困难时的格局。 被限高消费,没有被骂的估计也就王健林了。 王健林的经历真应了红楼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万达广场的繁华大家都还记忆犹新,谁能料到这么快竟然会出现这么大的债务问题。 面对这样的困境,有的跑路,有的摆烂但是他却一直在认认真真的还债,卖掉了一个又一个万达,像这样有担当,有格局的企业家肯定可以东山再起。 要理解王健林如今的“还债格局”,得先回溯他早年的创业底色。1989年,35岁的王健林从部队转业后,接手大连西岗区一家濒临亏损的住宅开发公司,这是万达的雏形。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尚未成熟,他顶着“破釜沉舟”的压力,拿下大连太原街旧改项目,因坚持“先建公园再盖房”的创新模式,项目大获成功,也让他早早明白“风险与责任共生”的商业逻辑——这种敢于直面问题的特质,为他后来应对债务危机埋下伏笔。 万达债务危机的爆发,并非偶然的经营失误,而是多重外部环境变化叠加的结果。2017年起,国家加强房地产行业调控,“房住不炒”定位明确,同时对企业境外投资进行规范,而彼时万达正大规模布局海外文旅、影视项目,资金链随之承压。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万达负债峰值超4000亿元,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被迫出售,这是王健林“卖资产还债”的起点。与其他陷入危机后隐匿资产、拖欠款项的企业不同,他选择公开表态“全力以赴偿还债务”,并成立专项小组对接债权人,这种透明化的应对方式,让市场对其多了一份信任。 王健林“不跑路、不摆烂”的背后,还有对企业员工和社会责任的考量。在债务处置期间,万达并未大规模裁员,反而通过业务调整保障核心岗位稳定,仅2020年至2022年,万达商管仍维持超10万人的就业规模。他曾在内部会议中强调“企业欠的不仅是钱,更是信誉”,这种认知促使万达在偿债过程中优先保障供应商、施工方等合作伙伴的权益,避免因债务问题引发连锁性民生纠纷。对比部分企业“老板失联、员工讨薪”的混乱局面,万达的有序偿债,本质上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坚守。 从商业史角度看,王健林的偿债过程,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应对危机的典型样本。他并非简单“甩卖资产”,而是通过资产优化实现“断臂求生”——保留万达商管、万达电影等核心业务,出售非核心资产以聚焦主业。截至2023年底,万达已累计偿还债务超2700亿元,负债率降至安全区间,部分被限高的消费措施也逐步解除。这种“收缩战线、聚焦核心”的策略,既体现了他对商业趋势的判断,也证明“负责任的危机应对”能为企业保留东山再起的火种。 外界对王健林的“不骂”,本质上是对“商业诚信”的认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出现债务问题并不罕见,罕见的是面对危机时的担当。有的企业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掩盖风险,有的通过转移资产逃避责任,这些行为不仅损害债权人利益,更破坏市场秩序。而王健林从“地产首富”到“还债企业家”的身份转变中,始终未放弃对债务的承担,这种坚守让公众看到了民营企业主的责任意识,也为行业树立了危机应对的标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