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脚答应对华出口铁矿石使用人民币结算,可后脚就打算和美国签下关键矿产协议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14 17:23:36

澳大利亚前脚答应对华出口铁矿石使用人民币结算,可后脚就打算和美国签下关键矿产协议,还准备为新稀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典型的 “两边押注”,一边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又想抱着美国大腿求安全感,把 “利益最大化” 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这事儿确实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早个十几年,全球铁矿石贸易就是美元和几大矿企的 “一言堂”。澳大利亚的矿企拿着成本仅 20 多美元一吨的铁矿石,常年对着中国卖 100 美元以上的高价,每吨净赚 80 多美元跟捡钱似的,可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才 1.5%,等于辛辛苦苦炼钢,利润全被上游矿企刮走了。 更气人的是,所有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中国企业不仅要被迫接受虚高价格,还得扛着汇率波动的风险,2024 年光是换汇成本就超千亿美元,等于平白给银行交了笔巨额 “手续费”。那时候国内几十家钢厂分散采购,你要压价他要囤货,被矿企逐个击破,只能眼睁睁吃哑巴亏。 直到 2022 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这局面才算彻底扭转。这家 “超级买家” 把全国的采购需求拧成一股绳,第一次实战就给必和必拓上了生动一课。 2025 年国庆前,必和必拓非要逆势涨价,全球现货价跌到 80 美元 / 吨,它却把长协价抬到 109.5 美元 / 吨,还死抱着美元结算不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下了停购令,连海上飘着的 200 万吨货都不让卸。 这下必和必拓慌了神,要知道铁矿石占它总营收的 60%,近八成出口都靠中国,股价单日暴跌 6%,市值蒸发超百亿美元,万吨货轮在港口飘着每天损失数千万,扛了十几天就乖乖服软,宣布 30% 的对华现货贸易用人民币结算。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早铺好的 “后手”,早就不是只能依赖澳矿的年代了。巴西淡水河谷早就签了 300 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合同,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企 FMG 不仅接受人民币结算,还主动借 142 亿人民币搞建设,承诺用铁矿石还债。 俄罗斯对华铁矿石出口同比涨了 22%,还同步用上了人民币结算。最关键的是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这个储量超 50 亿吨的超级矿年底就要投产,年产高达 1.2 亿吨,等它全面发力,中国对澳巴铁矿的依赖度能从 80% 降到 65%。 2025 年前八个月,澳大利亚铁矿在中国的市场占比已经降了 12 个百分点,这就是中国敢硬气的底气。 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实惠也是实打实的,现在全球金属贸易里人民币占比从 2020 年的 2.1% 涨到了 2025 年三季度的 9.2%,铁矿石领域更是突破 28%。按 9 月的汇率算,每吨用人民币结算能省 8 美元,要是占比到 30%,一年能少花 200 亿美元。 而且中国跨境支付系统专门开了 “快速通道”,结算时间从 24 小时压到 2 小时,还省了中间行的费用,对企业来说简直是 “降本神器”。 可这边刚跟中国在铁矿石上达成妥协,澳大利亚转头就凑向美国,忙着敲定关键矿产协议,还掏出 12 亿澳元给稀土项目砸钱。这算盘也打得精明,稀土可是比铁矿石更金贵的 “战略资源”,中国储量占全球近一半,还握着 92% 的精炼产能,美国早就怕被 “卡脖子”。 澳大利亚手里有 570 万吨稀土储量,排全球第四,正好借着美国的需求抬升自己的地位,协议里不仅要建共享储备库,还可能设价格下限,既想稳赚差价,又想搭 “西方矿产联盟” 的车。 说白了澳大利亚就是想 “两头通吃”,铁矿石依赖中国市场,赚走真金白银,就得认人民币结算的规矩;但又怕在稀土这类关键矿产上被中国拿捏,就找美国抱团求安全感。 可这戏没那么好唱,铁矿石上中国能从被动变主动,靠的是整合力量和找替代来源,稀土领域中国的优势更明显,澳大利亚就算拉上美国,短期内也补不上精炼环节的短板。 这种一边靠着中国市场吃饭,一边想着给别人递刀子的操作,说到底还是利益驱动下的投机,只是不知道这左右逢源的平衡术,能玩多久。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