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最惨”理科状元,高考成绩接近满分,成功考上清华,没想到毕业后却选择当保安,每个月只有5000的工资,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湖南长沙县出了个理科状元张晓勇,考进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那个年代能上清华,就是全县的骄傲,更何况他还是状元,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好在有助学金和地方支持,才让他顺利踏进了大学校门。 张晓勇从小就是用功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还当过班长,进了清华之后也没松懈,天天泡图书馆,组织课题小组,拿奖学金,大家都觉得他将来肯定要在科研领域干出点名堂。 1996年毕业那会儿,正赶上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得自己找工作,他看中了广州一家外资日化公司,觉得规模大、跟专业也沾边,就南下了。 可理想和现实总是隔着点距离,公司没把他放到研发部门,而是安排去做客服,每天接电话,处理消费者投诉,跟他想象中的实验室工作完全是两码事,他心里不甘心,申请过好几次转岗,还主动去参加内部培训,但名额总是满的。 更让他失望的是,公司核心研发都在国外,本地这边就是做些辅助性的工作,就这样干了五年,虽然后来升到了客服主管,月薪也涨到五千多,但他知道自己离当初的科研梦越来越远了。 正当他犹豫要不要换个环境时,家里传来消息,父亲得了尿毒症,情况很不好,张晓勇是独子,想都没多想就辞了职,回长沙照顾父亲,那是2003年,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拐了个弯。 回来之后的日子不好过,一边要陪父亲看病吃药做透析,一边得想办法挣钱养家,他试过做房产销售,性格内向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业绩一直上不去。 2007年结了婚,第二年孩子出生,家里开销更大了,必须得有份稳定收入,正好附近马王堆陶瓷市场招保安,他就去应聘了。 物业公司看到他简历都愣住了:清华毕业来当保安?但他很坚定,说需要这份工作,就这样,他穿上了保安制服,月薪2000块,负责巡逻、处理投诉、调解商户纠纷这些琐碎事,市场里的人知道他学历后都挺意外,但时间长了发现他做事认真,脾气好,慢慢也就认可了。 这份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他加班到深夜是常事,业主一个电话就上门处理问题,后来还考了物业管理员证,从保安升到了客户部主任,工资涨到五千左右,下班回家买菜做饭,检查孩子作业,照顾老人吃药,日子就在这些柴米油盐里一天天过着。 毕业这么多年,他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有一次去北京见老朋友,对方问起工作,他含糊地说在长沙搞房产,他不是不想说实话,只是觉得没必要让别人看到这种落差,清华毕业当保安,搁谁身上都难免会被议论。 2013年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出来,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觉得可惜,说清华培养的不该是保安;也有人理解,说回家照顾父母没什么不对的,张晓勇自己倒是很平静,他说过一句话:不是怀才不遇,只是理想撞上了现实,选择了安心过日子。 其实他的经历藏着那个年代很多人的困境,90年代基础学科毕业生面临就业市场错位,专业用不上是常态,加上家庭责任,不是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路,从科研梦到客服岗,再到保安工作,他一路妥协,但也在妥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成功的定义本来就不止一种,他或许没成为科学家,但扛起了儿子的责任,成了靠谱的丈夫和父亲,把工作做好,把家人照顾好,这份踏实感,也许比任何光环都更真实。 生活的价值不全在于爬到多高的位置,还在于能否在平凡日子里守住内心的安稳,张晓勇用十几年时间证明了,清华状元也可以是个好保安、好丈夫、好父亲,这同样值得尊重。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17岁上清华的那个高材生,选择回乡当保安——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