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见到志愿军“打坦克英雄”苏吊蛋后,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雅,便笑着对他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北京的秋天,怀仁堂里聚集着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战斗英雄,这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勇士们,即将接受国家最高规格的表彰。 当毛主席询问一位年轻军人的名字时,对方响亮地回答:“报告主席,我叫苏吊蛋!”全场安静了几秒,这个极具乡土气息的名字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毛主席笑了笑,温和地说:“这个名字确实有点不太合适,我帮你改一个吧,就叫苏兆丹怎么样?”就这样,一个农村娃的小名变成了载入史册的英雄名字。 苏吊蛋1929年出生在山西太原小店区的穷苦人家,那个年代的农村有个说法,孩子取贱名好养活,能避灾躲祸,父母看他从小调皮,就用方言给他起了这个小名。 一家人靠给地主打长工勉强糊口,父母常年劳累,身体每况愈下,在他还没成年时就相继去世了,1945年,16岁的苏吊蛋看到八路军队伍路过村口,听说他们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二话没说就跟着部队走了。 在八路军里,这个穷小子拼命训练,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太原战役打响时,他抱着炸药包三次冲向敌人的碉堡,腿上中了枪还坚持完成任务,炸毁了碉堡。 战友们把他抬下来时,他醒过来第一句话问护士:“这功劳够不够换一包盐?”这份朴实让所有人既心疼又敬佩,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已经入党的苏吊蛋主动请战,随志愿军31师跨过鸭绿江。 真正让他名扬全军的是1951年7月的甘凤里战斗,美军海军陆战队开着坦克向阵地发起猛攻,通讯线被炸断,前线失去了与指挥部的联系,眼看着钢铁巨兽越来越近,苏吊蛋当机立断,指挥炮组开火。 他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一炮接一炮地轰击,先后击毁了五六辆坦克,其中还包括敌军的指挥车,打退了这次进攻。 战后统计,这场战斗歼灭敌人四十多人,守住了关键阵地,彭德怀总司令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是砸碎了美国人的铁乌龟啊!”他因此获得“打坦克英雄”称号和国际二等功。 回国参加表彰大会时,毛主席听完他的事迹,问他是怎么打中坦克的,这个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的小伙子,此刻却紧张得满脸通红,憋了半天才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揍上的。”这份憨厚劲儿让主席笑了。 当听说他只有小名没有大名,而且这个小名又确实不太适合公开场合使用,毛主席就提出帮他改名。 兆丹这个名字寓意深远,既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也象征着一颗赤诚的红心,从此以后,苏吊蛋这个名字留在了家乡的记忆里,而苏兆丹则成为了他的正式名字。 1955年转业后,苏兆丹被分配到太原的耐火材料厂当工人,他把所有的勋章都锁进箱子,从不向人提起自己的英雄往事,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上下班,像所有普通工人一样在车间里挥洒汗水。 有工友知道他当过兵,开玩笑问他打坦克的事,他总是摆摆手说:“那都过去了,现在把耐火砖烧好才是正经事。”因为举报领导安排亲戚吃空饷,他被扣上破坏团结的帽子开除了。 接下来的十八年,他回到农村种地,生活清苦却从不抱怨,直到1978年,老战友辗转找到他,凭着毛主席赐的这个名字才确认了他的身份。 2000年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时,太原开展寻找英雄的活动,苏兆丹的事迹重新被挖掘出来,人们在他家里看到了那个尘封多年的木箱,里面除了军功章,还有工厂颁发的三十年全勤奖状。 这位老人说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事,不是击毁了多少坦克,而是供女儿上了大学,看着她戴上校徽的那一刻。 从吊蛋到兆丹,这不只是一个名字的改变,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旧社会的穷人家孩子用贱名求活命,新中国的英雄战士用新名字书写人生。 毛主席亲自改名,体现的是对普通战士的尊重,是对劳动人民翻身做主的认可,苏兆丹用后半生证明,真正的英雄不需要鲜花和掌声,他们在战场上挺身而出,在和平年代默默奉献,这才是最可贵的品质。 那些把勋章藏起来,把汗水洒在车间和田地里的老兵们,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毛泽东说名道姓中的智慧与幽默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