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去年的春季又新增12具遗体。图4的一面小红旗代表一具尸体,越接近峰顶尸体分布越密集。海拔超过8000米后,人体会进入缺氧、严寒、脑水肿风险飙升,一旦倒下几乎无法获救。珠峰是很多人的梦想之地,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露天坟场”。 为啥山上会堆这么多尸体?因为这地方的自然条件实在太“绝情”。珠峰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氧气只有地面的三分之一,吸一口氧就像隔着湿棉花喘气,走路得一步一挪,稍微快一点就头晕眼花。温度能降到零下四十度,连呼出的哈气都能瞬间冻成冰碴子,手要是露在外面几分钟,就可能冻得发黑失去知觉。 更要命的是高反,突然就会头疼、呕吐、脑子发胀,这就是脑水肿的前兆,倒下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不是没人想救,是救的人自己在这儿都难保性命,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伴留在原地。 再加上现在登山的人越来越多,风险自然就大了。2024年光是尼泊尔那边就有787人登顶,疫情前更夸张,一年能有八百多人往上冲。以前登山都是专业选手的事,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攒够钱,找个商业登山队,普通人也能跟着去。可好多人没经过系统训练,对自己的体力估计不足,又太想拿“登顶勋章”,明明身体已经报警了还硬撑。 1996年那次大事故就是例子,十几支队伍挤在窗口期登顶,路绳没及时架好,大家在8000米以上多等了俩小时,氧气耗光了又遇上暴风雪,一天就没了8个人,这些尸体后来就留在了山上。 天气也是个“不定时炸弹”,珠峰的天气比变脸还快,前一秒还晴天,下一秒就刮起时速上百公里的暴风雪,能见度不足一米。登山者都赶在春季的“窗口期”冲顶,这时候人最多,一旦遇上天灾,根本来不及撤。有个叫道格的美国人,前一年差一点登顶,第二年非要再试,明明向导劝他赶紧下山,他还是要往上爬,结果被暴风雪困住,最后没了气息。这种“赌一把”的心态,在珠峰上往往就是一条绝路。 这么多尸体留在山上,真不是没人想管,实在是清理起来比登天还难。先说说那7万美元的搬运费,可不是乱要的。高海拔根本用不了机器,全得靠夏尔巴向导人力抬,这些最熟悉山路的本地人,在“死亡地带”走路都得小心翼翼,抬着几十斤重的尸体更是步步惊心。 2019年尼泊尔军队组织清理,55天拼尽全力,也才运下来4具尸体,还顺带清理了11吨垃圾,可见有多费劲。而且搬运本身就危险,1984年有两个救援者就是因为抬尸体,不小心摔下悬崖没了命,后来更没人敢轻易干这活儿了。 技术上也卡着脖子,有人说能不能用直升机吊下来?根本不行。8000米以上空气太稀薄,直升机的螺旋桨抓不住空气,产生的力气不够,飞不上去不说,就算勉强飞到7000多米,遇上突然的强风也得机毁人亡。至今还没有直升机能在珠峰峰顶附近安全作业,这技术难关到现在都没攻破。 更麻烦的是,好多尸体已经和大山冻在一起了。全球变暖让积雪慢慢融化,以前埋在冰里的尸体露了出来,可冻了几十年的尸体硬得像石头,和冰雪、岩石粘在一起,强行挖不仅会破坏尸体,还可能引发雪崩,把清理的人也卷进去。夏尔巴人还把珠峰当成“圣母”,觉得逝者是被山神守护的,从文化信仰上就不愿意触碰遗体,这也让清理工作少了最关键的人手。 还有些家属的想法也不一样,有人觉得亲人既然把珠峰当成梦想,留在那儿就是最好的归宿,不想让他们死后还被折腾。2023年有个夏尔巴向导遇难,他的家人就没要求回收遗体,觉得这是对逝者的尊重。咱们中国西藏这边还好,每年会组织清理队尽量运下尸体,但尼泊尔那边登山的人多,尸体攒得也多,加上资金有限,根本清不过来。 说到底,珠峰上的每具尸体,都是自然的残酷和人类的执念碰在一起的结果。不是不想清理,是真的没钱、没技术,还得冒着更多人丧命的风险,有时候还要顾及逝者和家属的心意。这些留在山上的遗体,成了最沉重的“路标”,提醒着每个往上冲的人:梦想再珍贵,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命,毕竟大山可不会因为谁的执念就手下留情。
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去年的春季又新增12具遗
史之春
2025-10-16 20:43:56
0
阅读:48